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材料二   2014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2.12亿,约占总人口的15.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为54%和45.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时期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_______

 

(2)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______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____

(4)结合材料二,简述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_____

 

特点:规模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主要从中西部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原因:农村劳动力过剩;城乡(东西部)经济差距大(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有利:促进流出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收入);加强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缓解了流出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可能造成当地人才的流失和劳动力不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增多)等问题 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调整生育政策,适应当前人口形势(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建立有力的居家养老支持环境;发扬优良传统,提倡爱老敬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问题、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对我国城市的影响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1)读图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人口迁移日趋活跃,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从流动方向上看: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迁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能够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自然条件也比较优越,于是便存在一系列吸引农村人口迁入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流动人口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 对流出地的有利方面主要体现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收入;加强与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等,而且还能够缓解了流出地的人地矛盾,同时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方面主要是人才的流失和劳动力不足,以及所产生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 (3)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有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如果限制,就从大量人口迁入导致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如果不限制,就从外来人口迁入产生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外来人口过多,产生了交通拥挤,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住房困难等问题。但同时外来人口的迁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也促进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4)本题主要考查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措施。可以采取调整生育政策,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适应当前人口形势;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建立有力的居家养老支持环境;发扬优良传统,提倡爱老敬老等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查看答案

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图)采用滴管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面和有机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热量    B. 土壤    C. 光照    D. 水分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A. 降低运输成本    B. 改善生态环境

C.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增强市场竞争力

3.该地发展棉花种植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机械化作业可缓解的问题是(   

A. 交通不便    B. 劳动力缺乏    C. 资金不足    D. 土地多盐碱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地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 X、Y、Z 三地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市场    B. 劳动力    C. 水源    D. 气候

2.如果在 X、Y、Z 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最合理的是(   

A. X 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

B. 距城市20千米~60千米远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

C. Z 地应发展花卉种植

D. 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80 千米~100 千米处

 

查看答案

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甲)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图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该地区农牧业发展需要,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 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少    B. 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C. 大力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用来灌溉    D. 实行南水北调工程

2.关于图乙中种麦养羊农业区的形成,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夏季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是该农业地域形成的基础

B. 便利的交通运输为商品化生产提供条件

C. 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

D. 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国(   

A. 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 20世纪60年代城市数目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 2000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D.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    B. 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C.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    D. 信息更加发达,文化观念得到提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