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____圈,②属于________圈,③属于________圈,④属于________圈,⑤属于________圈。
(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___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_______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3)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____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又可以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举三例)。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2.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 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早形成城市的可能是
A. 甲 B. 丁 C. 戊 D. 己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乙和丙
B. 甲地的主导工业部门可能是棉纺工业
C. 图中己城市的规模最大
D. 充分发挥丁地旅游资源优势,把丁地发展为区域中心
读山东省淄博市迁入人口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所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黑龙江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 四川是迁入淄博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 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吸引甘肃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原因
D. 江苏省人口迁入淄博的主要目的是务工
2.近几年,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 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异
C.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市可能是
A. 西宁 B. 延安 C. 上海 D. 广州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我国人口增加7390万人,比1990—2000年减少了约5600万人,年均增长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说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低—低—低”模式 D. “低—高—低”模式
2.图中反映出,我国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包括
①人口增长势头过快 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③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④人口性别比失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