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东非国家肯尼亚西北部荒凉的沙漠与戈壁滩上横亘着一个狭长的湖泊——图尔卡纳湖。它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湖中渔业资源丰富。奥莫河(L河)是图尔卡纳湖唯一的常年支流。

材料二:图尔卡纳湖沿岸居民过着平静、贫困的传统生活。湖泊四周遍布死火山,M是图尔卡纳湖的一座湖心岛。图示范围以北为埃塞俄比亚高原.以南为东非高原。N区域是查尔比沙漠。

(1)简述湖中M岛的成因,并据材料判断图尔卡纳湖的南岸和北岸湖滩坡度、深度上的差异。

(2)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但常年少雨形成荒漠,请解释其原因。

(3)有人认为当地可以发展葡萄栽培及葡萄酒工业。对此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1)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形成。 北岸湖滩坡度缓,湖水浅;南岸湖滩坡度陡,湖水较深; (2)该地纬度低,常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有高原山地阻挡水汽进入,降水较少; (3)赞成:当地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积累;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L河提供了灌溉水源;环境污染少,环境质量好,葡萄品质高;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国际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大; 【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地多火山,可推测湖中M岛的成因,是火山喷发形成;结合图中的等值线可判断出,北岸等高线稀疏,北岸湖滩坡度缓,湖水浅;南岸湖滩坡度陡,湖水较深。 (2)肯尼亚西北部及N区域接近赤道,纬度低,常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势较低,地形闭塞;周围有高原山地阻挡水汽进入,降水较少,形成荒漠。 (3)当地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营养物质积累;火山灰形成的土壤,肥力高;L河提供了灌溉水源;环境污染少,环境质量好,葡萄品质高;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国际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因此赞同;但该地气候干旱,大规模发展葡萄种植可能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生态环境恶化;当地经济落后,葡萄酒消费市场不成熟;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远离国际市场;生产经验不足,生产协作条件差,因此不赞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以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冬雨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沿岸洋流性质不同    B. 西风带控制时间长短不同

C. 地形抬升作用不同    D. 两地气候类型不同

2.a、b两地附近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

A. 阴雨连绵,光照不足    B. 昼夜温差大,冬季有冻害

C. 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D.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甲、乙分别为我国两个著名盆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个盆地中的河流

A. ①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 ①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河流

C. ②河初春会有凌汛现象出现    D. ②河的汛期短于①河的汛期

2.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A. 地势平坦    B. 水源充足    C. 土壤肥沃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查看答案

根据夏季平均气温,划分中国不同类型的避暑区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甲类型与乙类型避暑区形成的相同因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阴天多      D.白昼短

2.避暑时,最应携带防晒物品的避暑区是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戊

 

查看答案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境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查看答案

读世界某区域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河流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因素    B. 地势因素    C. 纬度因素    D. 降水因素

2.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源于赤道地区,流量季节变化小    B. 河流下游形成绿色走廊,灌溉农业发达

C. 由低纬流向高纬,有凌汛现象    D. 依赖冰川融水补给,多季节性河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