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右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渡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秋季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所以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迁移。 (3)随着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在沿海地区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考点定位】区域对虾生长条件,水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发展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一独立楼房位置示意图(周围无任何遮挡物),某日天气晴朗,该楼阳台有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55分钟。下列有关该日说法正确的是

A. 杭州昼短夜长    B. 北京日出正东方

C. 太阳直射北半球    D.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查看答案

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完成下列各题。

1.“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

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A. 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B. 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 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 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查看答案

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月为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2.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 沿岸寒流降温    B. 地势高气压低

C. 南北气流辐合    D. 阳坡受热增温

 

查看答案

下为我国华北某城市2014年10月28日08时至11月2日08时的露点温度及气压变化曲线图。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A. 气压越低,露点越高    B. 水汽含量3l日8时高于30日8时

C. 气压白天高,夜间低    D. 白天的露点温度高于夜间露点温度

2.冷空气开始影响该市的大致时间是

A. 30日8时    B. 31日8时    C. l日8时    D. 2日8时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50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M1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1M2所在山坡的坡度为P2,两者的关系是

A. P1>P2    B. P1=P2    C. P1    D. 不能确定

2.①地与②地的高差可能是

A. 90米    B. 100米    C. 200米    D. 300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