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 2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 2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 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左图,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 据右上图、下图,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

 

(3) 图中卫星城③是以高新技术著称的西斯塔科学城,科学园区有750家公司,就业人口中移民占50%,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以色列,通信、交通设施完善。请说明该城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条件。

 

(4) 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评价。

 

(1)特点:围绕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 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条件:临近大学城,科技人才多;靠近国际机场,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舒适;通讯信息联系便捷。 (4)评价: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卫星城均分布在斯德哥尔摩市的主要交通线沿线,城市空间形态呈多核心模式,围绕中心城区呈放射状分布。 (2)从就业分布来看,在中心城区就业比重大于卫星城,从居住地来看,卫星城大于中心城区。之所以这样布局是为了缓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分散了中心城区的部分职能。 (3)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条件主要从交通、科技等方面考虑。从交通来看,靠近飞机场及轨道交通,交通条件优越。从科技人才来看,靠近大学城,科技人才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布局。 (4)土地利用方式的评价主要从居住区与交通车站的距离来看,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而轨道交通车站设在中心区且靠近商店、学校等方便购物、上学,减少了出行次数,节约时间。 【点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 1、概念: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又称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分布和组合的模式。 2、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四方面。 3、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 (1)历史因素: ①历史背景:很大程度上决定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的商业区,上海的中心商务区; ②历史变化:城市土地利用随历史而变化城市中心附近住宅区的班落、城内污染工厂外迁。 (2)经济因素: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或地价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距离的增加而递减。例如:城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商业区外圈形成住宅区,城市外缘形成工业区。 ②交通通达度: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则低。例如:市中心附近若通达度低,则往往形成住宅区 (3)社会因素: ①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②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居住区和活动区。例如:住宅区出现分化,高、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③知名度:对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还影响到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发展变化。例如:高收人阶层集聚形成高级住宅区 ④种族:对住宅区分异的影响很大。例如:西方城市中的种族聚居区,如唐人街等 (4)行政因素: 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顶城市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通过合理引导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左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下右图为沿左图中PM -线所作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右图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侧(右图中C坡)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右图中A埂的作用是

A. 拦蓄地表径流    B. 改变沟内光照    C. 升高沟内温度    D. 增加地表粗糙度

 

查看答案

路灯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城市的路灯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道路走向为

A. 南北走向    B. 东西走向    C. 西南-东北走向    D. 东南-西北走向

2.一般情况下,每天路灯开启时长比当地夜长(日落到第二天日出间隔)短,与此相关的原因是

A. 大气的散射作用    B.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C. 大气的反射作用    D. 城市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

下图为沿某经线方向的自然植被和气候要素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

A. 温带草原    B. 常绿硬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高山草甸

2.暑假期间,地理专业学生沿着经线方向,从苔原到荒漠地区沿途进行考察,下列可信的是

A. 沿途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

B. 沿途地区的白昼越来越长

C. 沿途地区相同高度楼房的楼距变小

D. 沿途观察到太阳都是从东南升起

 

查看答案

兰卡斯特县位于美国棉花产区中心位置,曾是美国有名的纺织业重镇。从19世纪末一直到2007年,纺织业都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但到了2007年,随着最后一家纺织工业迁往拉美,当地的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2014年我国科尔集团选择在该地建设分厂生产工业棉纺,产品大部分运回中国销售,小部分供应美国本地和周边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兰卡斯特县纺织工厂迁往拉美,主要是因为拉美

A. 劳动力廉价    B. 市场广阔    C. 原料丰富    D. 科技先进

2.兰卡斯特县吸引科尔建设分厂的主要优势是

A. 交通    B. 工业基础    C. 市场    D. 矿产资源

3.由于科尔集团的标杆效应,已经有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其他一些纺织企业计划到兰卡斯特县投资,这些企业的目的在于

A. 获得集聚效益    B. 扩大美国市场    C. 塑造品牌效应    D. 提高科技含量

 

查看答案

“花果同树”是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保留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以供人们观赏下图是某旅游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地的花果同树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游客欣赏“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可能是

A. 秋季    B. 夏季    C. 春季    D. 冬季

2.下列地区最有利于果农实施“留树保鲜”技术的是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成都平原    D. 东北平原

3.“花果同树”奇观产生的主导因素是

A. 技术    B. 市场    C. 气候    D. 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