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温州市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浙江温州市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在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个专业商品产梢基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同一个专业商品产俏基地中,曾出现企业间互不联系、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产品的现象。

材料二下列左图示意意大利新工业区,下列右图示意温州乡镇企业分布。

(1)温州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大利新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是________,与之相比温州乡镇企业发展中暴露出的

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谈谈你对温州乡镇企业今后发展的建议。

 

(1)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T业为主生产专业化生产过程分散(分布在农村) 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资本集中程度低。 (2)工业小区 企业间联系、协作弱,规模效益低;生产同种产品,竞争激烈 (3)加强企业间联系与协作,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提高专业化水平,树立自主品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解析】(1)我国温州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来回答,主要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专业化、生产过程分散、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资本集中程度低。 (2)意大利新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与之相比温州乡镇企业发展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有企业间联系、协作弱,规模效益低;生产同种产品,竞争激烈。 (3)温州乡镇企业发展建议可借鉴意大利新工区的经验,加强企业间联系与协作,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提高专业化水平,树立自主品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示意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甲地区典型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为减少水旱灾害的影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2)乙、丙两地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丁地为呼伦贝尔牧区,其畜牧业经营管理粗放,超载放牧严重,商品率低。结合所学知识,为呼伦贝尔牧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周围花卉种植面积扩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左图为“某城市布局图”,图中甲、乙、丙、丁为该市不同功能区,下列右图是与近年来该城市统计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甲、乙、丙、丁功能区中为商业和住宅区的是________处(填字母)

(2)拟建的科技开发区可能位于甲、乙、丙、丁功能区中的________处(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市计划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选择一处建设钢铁工业基地,最合适的选址应位于________处(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该城市近年来统计的人口年龄构成金字塔图,分析该城市发展过程中主要的人口问题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不同纬度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山到丁山,山麓自然带(基带)的变化反映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甲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较丁山地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    B. 纬度低    C. 降水多    D. 蒸发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城自然地理要素关系,该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稳定性    B. 整体性    C. 差异性    D. 制约性

 

查看答案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它集桥、岛、随道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工程全长49.968公里,其中海中桥28.525公里,海中隧道6.753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随道,桥隧合计35.578公里。下图为大桥的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港珠澳大桥采取桥、岛、隧道于一体的设计方式,在海中建有长达6.753公里的隧道,其目的是

A. 降低施工成本    B. 缓和海浪冲击

C. 减轻台风影响    D. 保证通航顺畅

2.以下对港珠澳大桥建设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完善了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综合运输体系②密切珠江西岸与香港的经济社会联系,促进经济发展③推动珠三角城市群建设,提升综合竞争力④保持港澳地区持续繁荣与稳定,促进珠江两岸协调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