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南昆铁路东起 ,西至 。经过...

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南昆铁路东起       ,西至     。经过了著名的          地貌区,把西南的        优势与华南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影响南昆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从自然方面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

 

(1) 南宁市 昆明市 喀斯特 资源 (2)自然因素: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条件复杂社会经济因素:沿线资源丰富;促进民族融合;科技的保障 【解析】(1)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经过了喀斯特地貌地区,把西南的资源优势与华南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南昆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从地形、地质、水文等角度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资源、科技等角度考虑。南昆铁路经过山高坡陡的地形和地质不稳的喀斯特地貌区,气候湿润多雨,多地质灾害,且铁路经过的地区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所以影响当地交通运输的建设。南昆铁路沿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且有先进的科技条件做保障等有利于铁路修建。 【点睛】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主要从社会、经济、自然、科技四个方面入手。 1.社会因素:主要从人口和民族这一方面来答。对于西部地区的交通线来说,主要指途经地区少数民族和贫困人口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脱贫扶贫;而对于东部来说,主要指沿途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可以减轻南北客运压力。 2.经济因素:沿线资源(矿产、经济、旅游等)丰富,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3.自然因素:西部一般自然条件不好(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环境恶劣);而东部一般是地势平坦,起伏小。 4.科技因素:先进的科技是保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下图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的特点,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 水运、铁路、空运、公路    B. 公路、铁路、空运、水运

C. 铁路、水运、空运、公路    D. 公路、水运、空运、铁路

2.西藏自治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A. 境内没有大河    B. 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不够重视

C. 河流冰期长,不利于通航    D. 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查看答案

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    B.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危及生存与发展

C. 国土面积广大,资源种类丰富    D. 科技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人口增长趋于零,劳动力趋向短缺
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环境污染虽已控制,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粮食需求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四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 气候恶劣,自然灾害多    B. 工业发展快,环境污染重

C. 人口增长快,环境压力大    D. 科技水平低,国民素质差

 

查看答案

2013年1月16日,某网站微博认证用户在该网站微博发起“光盘”行动,该行动指就餐时倡导人们不浪费粮食,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光盘”行动在节约粮食的同时,降低了浪费,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其具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生态可持续发展    B. 经济可持续发展

C. 社会可持续发展    D. 生活可持续发展

2.若我们每个人都响应号召,加入到“光盘”行动中,我们实际上就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的哪个原则

A. 共同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公平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查看答案

在下图所示区域内的四座城市间进行不同商品的调运,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是

①城市B的精密仪器用汽车运到A城市②城市A附近地区的粮食用船运到C城市③城市D郊区的鲜花用飞机运往A城市④城市C的急救药品用船运往A城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某工业产品产、销、研的关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产、销、研各环节联系的纽带是

A. 现代交通和通信    B. 众多的劳动力

C. 丰富的资源    D. 优美的环境

2.此类工业将产地放在珠三角的主要原因是

A. 利用当地丰富的科技人才    B. 利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

C. 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D. 利用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