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A 2.D 【解析】 1.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①②正确;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在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③④正确;故答案选A。 2.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水表层海水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故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一、赤潮形成的条件: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赤潮对海洋的危害: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的破坏主要有: 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展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若在育苗期发生赤潮,将对苗种繁殖产生严重危害。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 5、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茂名、芜湖、娄底——它们的名字甚至没有在旅行指南《孤独星球》上被提到过,但却被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所发现。目前沃尔玛正在向中国小型市场进军。据此完成下题。

在一些城市,沃尔玛购物广场分布于市区的边缘地带,其选址的主要依据是

①货源丰富  ②地价较低  ③环境优美  ④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科推断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题。

该运输方式的突出优点是

A. 速度快,效率高    B. 运量大,费用低

C. 连续性强,稳定且损耗小    D. 机动灵活

 

查看答案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示意图。完成下题。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下题。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再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