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6分)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4分)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看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作为能源产生的影响,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考查水能开发可能产生的影响。环境问题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考虑。 【考点定位】利用能源产生的环境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爸爸去哪儿》让全国许多人认识了云南“普者黑”。“普者黑”地处云南东南部,海拔1 458米,以“水上田园、湖泊峰林、彝家水乡、岩溶湿地、荷花世界、候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这里既有桂林山水的灵秀,又有江南水乡的古朴神韵,还有杭州西湖波光潋滟的明丽,更有比荷花淀还要浩荡的万亩荷花,乘船在荷塘间打一场水仗可以体验“湿身”的清凉与欢乐。(12

(1)云南普者黑最佳旅游时间为69月,根据材料请说明理由。

(2)根据云南普者黑自然环境特点,指出旅游者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西走廊区域图。

材料二  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脉以北、北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约在1 100-1 500 m,大部分地方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而形成了武威、张掖、酒泉三大绿洲农业区。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段线路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到西域。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新丝绸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材料三   河西走廊是我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汉代时水草丰美,沃土千里。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隋炀帝征讨吐谷浑,在祁连山峨堡作战时,所率40万大军就地伐木筑营、取薪、维修车辆,使峨堡原始森林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古丝绸之路东线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

(2)简述河西走廊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据材料三分析河西走廊环境变化的原因。

(4)结合材料并据所学知识简述河西走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贵州省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乡镇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计划2016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实施160万人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照亮特困山区群众希望之路。

材料二:左图为贵州省地形图,右图为贵阳市气候统计图。

1)说出贵州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分析贵州虽处于南方湿润区却严重缺水的原因。

3)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我国

A. 华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华南地区

2.有关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B.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 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D. 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查看答案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黑点代表城市,则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宗教    D. 水源

2.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A. 洪水泛滥    B. 坡地开发

C. 交通线增多    D. 荒漠化范围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