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瑞士当地时间2016年6月1日,世界最长最深的铁路隧道——圣哥达隧道正式开通。圣哥达隧道全长57.1千米,最深处位于圣哥达山体下方2300米,工期历时17年,耗资160多亿美元。圣哥达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它在17分钟内穿越阿尔卑斯山中段,能缓解欧洲心脏地带通行难的作用。在圣哥达半山腰间,现有百年历史的铁路隧道,但线路是转圈爬坡和下山,对货物的载重有限制。现开通的新隧道可通行速度达250千米/小时的列车,将会改变山区居民与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

材料二   瑞士交通局部图(图a),圣哥达隧道剖面图(图b)。

(1)与原铁路隧道相比,圣哥达隧道的优势有哪些?

(2)简述圣哥达隧道建设的困难。

(3)分析圣哥达隧道开通的环境意义。

(4)说明圣哥达隧道对区际联系的影响。

 

(1)直线,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 (2)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要求高。 (3)由于原有铁路对货物载重限制,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并将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隧道采取直线,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 【解析】(1)与原铁路隧道相比,圣哥达隧道的优势主要从线路走向及长短、通行速度及载重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圣哥达隧道直线,线路短;通行速度快;对货物的载重限制少。 (2)圣哥达隧道建设的困难主要从地形地质、投资、工期及技术水平等角度分析。位于阿尔卑斯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巨大(160亿美元),工期长(17年),技术要求高。 (3)圣哥达隧道开通的环境意义主要从隧道开通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进而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角度分析。由于原有铁路对货物载重限制,且速度慢,导致公路运输的压力大。新隧道开通将减少货运卡车的通行量,并将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的排放,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4)圣哥达隧道对区际联系的影响,主要从隧道开通对区际之间的联系角度分析。隧道采取直线,缩短了运输的距离与时间,利于隧道两端地区的联系;隧道位于欧洲南北向最为繁忙的货运走廊上,利于瑞士同德国、意大利,以及南欧与北欧的紧密联系。 【点睛】交通的发展会带动聚落变化。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展,会促进地区聚落发展,同时一个地区交通线路的地位下降,会导致地区聚落的衰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区域的经济结构持续发展的过程。统筹区域经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一艘油轮在图中②处发生石油泄漏事故,泄漏的石油随洋流扩散的方向为

A. 向东扩散    B. 向南扩散    C. 向北扩散    D. 向东、向南扩散

2.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终年积雪    B. ④地“早穿长袍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C. ⑤地7月份温和多雨    D. 该地区有“大海、高山和沙漠”奇景

 

查看答案

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建设成图示双螺旋形状,开车进入隧道,不是直行,而是一路往左转圈,在不知不觉中向上爬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速公路按图示选线,主要考虑的是

A. 网络化    B. 立体化    C. 经济性    D. 安全性

2.在图示地区,较早修建有一条108国道,是顺应地形地势,以适当的坡度来修建的。推测108国道在该地区的公路形态最接近于

A.     B.     C.     D.

 

查看答案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资源    C. 交通    D. 政治

2.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A. 服务门槛    B. 服务种类    C. 服务等级    D. 服务范围

3.“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 空间结构    B. 规模结构    C. 产业协作    D. 城市化进程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10年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月份,下列地理现象不可信的是

A. 印度盛行东北季风    B. 庐山瀑布处游人如织

C. 松花江畔银装素裹    D. 墨累-达令盆地农民正值犁地时节

2.当处于左图反映的季节时,右图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

A. M地    B. N地    C. Q 地    D. P地

3.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说法是

A. 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B. 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

C. 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

D. 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M、N两河特征正确的是

A. M河上游多峡谷,落差大    B. M河水位季节变化小

C. N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D. N河水量丰富

2.乙图中①、②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①地:热带雨林带,纬度    B. ①地:热带草原带,地形

C. ②地:热带荒漠带,地形    D. ②地:热带草原带,洋流

3.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

B. 两地均是世界天然橡胶、咖啡、香蕉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最重要产区

C. 甲地水热充沛,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D. 乙地草原广阔,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大牧场放牧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