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01年初,一份以3 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

2001年初,一份以3 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80厘米。在过去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11月15日,美国权威的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悉,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和图瓦卢一样的威胁。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地质天文原因    C. 地区现代战争    D.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海平面上升    B. 森林越来越多

C. 臭氧大量减少    D.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CO2

3.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B. 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 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D. 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4.防治全球变暖应采取(   )

A. 各国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要去管别的国家

B. 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C. 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

D. 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1.D 2.D 3.A 4.B 【解析】 1.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的结果,而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致,故选D。 2.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是由于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加所致,同时,由于大量毁林,森林越来越少,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降低,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故选D。 3.高纬度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不适宜种植业发展,而全球变暖会使得热量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的分布,A对。全球变暖,用于制冷的能源消耗量会增加,B错。全球变暖会使温带地区的蒸发量增加,美国小麦带变得更加干旱,不利于农业生产,C错。冰川融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淡水资源减少,D错。故选A。 4.全球变暖属于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应当进行国际合作,A错。防治全球变暖,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B对。砍伐森林,会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加剧,C错。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会阻碍经济发展,D错。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列气候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A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    B. 为热带草原气候

C. 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D. 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2.关于B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方是其最典型的分布区    B.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 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欧洲西部最典型的原因是西风和暖流的影响

3.下图中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4.下列哪些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

①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 ②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③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④冬季北方寒冷干燥的天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右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中纬西风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东北信风带

2.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

A. 都向南移    B. 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 都向北移    D. 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3.从盛行风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ºS,76.3º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南    D. 西北

4.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    )

A. 赤道低压    B.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 西伯利亚高压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5.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的是(   )

A.     B.

C.     D.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 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 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 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查看答案

读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

A. 4、5月, 5、6月,7、8月前后    B. 5、6月,7、8月, 9、10月前后

C. 2、3月,4、5月,6、7月前后    D. 10月,8、9月,7、8月前后

2.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

A. 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B. 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C. 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的东海一带

D. 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查看答案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2.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