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图所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左图所示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现人口密度较小。图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湖面水位有周期性的涨落。D湖周围的耕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耕地,居民种植作物,大都将作物当做饲料从事动物饲养。有人建议,为利用该区域的草场资源,引进来自中国青藏高原的牦牛发展放牧业。

材料二  下图是湖区的降水统计资料。

(1)指出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特征以及降水特征。

(2)指出湖水水位周期性涨落的规律并解释原因。

(3)分析D湖区周围的农业偏向于动物饲养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该区域引进牦牛发展畜牧业的建议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

 

(1)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小;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2)夏季(夏半年)湖水水位高,冬季(冬半年)水位低;白天水位高,夜间水位低。原因:夏季(夏半年)气温高,高山冰川融水量大,降水量较大;(或:冬季气温低,高山冰川融水量小,降水量较小)。白天气温高,冰雪融水多,夜间气温低,冰雪融水少。 (3)湖区海拔高,热量不足,谷物难以成熟,种植作物作为饲料饲养动物;草场面积大。 (4)可行。理由:该区域为高山高原气候,草场广阔;牦牛适应高寒的气候;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不可行。理由:该区域为热带高原,与青藏高原环境差异较大;发展放牧业会破坏当地草场(生态环境);外来物种引进会有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物种平衡)的可能性。 【解析】整体分析:该组试题以南美洲部分地区为背景,采用文字+图片的方式呈现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等信息,旨在考查区域气候特征、湖泊水文特征、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试题难度略大,注重对学生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知识迁移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考查。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地势高,因此分析该地气温特征时可将我国青藏高原的气温特征迁移过来,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升温快,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因此昼夜温差大;该地地势高,是影响气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气温季节变化小,年较差小。降水特征的分析只需要结合图示信息即可。 (2)分析湖泊水位变化首先要弄清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结合该地地势、降水特征可知,冰雪融水和降水是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因此随着气温的昼夜和季节变化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湖泊水位有明显的昼夜和季节变化特征。 (3)农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植物和动物,分别形成种植业和畜牧业。该地地势高、热量不足,因此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差,谷物难以成熟,只能用作饲料,加上该地草场面积广阔,因此发展畜牧业的条件较好。 (4)该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应标明观点。若同意,可从该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方面说明理由;若不同意,可从该地发展畜牧业的不利条件和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方面说明理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具有降脂、减肥、助消化、补充维生素等多种功效。藏族是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历史上,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马互市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通道,它是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下图示意茶马古道线路(局部)分布。

材料二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

(1)藏区居民酷爱饮茶,结合藏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分析其原因。

(2)三江并流区“江水并流而不交汇”,请说明理由。

(3)滇藏间茶马古道的马帮商队过去多在4—5月从滇西进入西藏。说明商队在一年中选择春季通过滇西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读美洲部分地区图(下图),左侧为A地人类活动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最可能是

A. 积雪融水    B. 雾气    C. 冰川融水    D. 雨水

2.A地该种水资源非常丰富,与其成因关系不大的是

A. 海陆风    B. 下垫面状况

C. 洋流    D. 山地冰雪

 

查看答案

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图是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读下图,回答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

A. I→III海退,III→V海进

B. I→III海进,III→V海退

C. I→IV海退, IV→V海进

D. I→IV海进, IV→V海退

 

查看答案

年平均气温0 ℃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A. 3 100 m    B. 3 300 m    C. 3 700 m    D. 3 900 m

2.关于甲坡和乙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坡是南坡,湿度小于乙坡

B. 甲坡是北坡,湿度小于乙坡

C. 乙坡是南坡,湿度小于甲坡

D. 乙坡是北坡,湿度小于甲坡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的我国甲地区以盛产玉石、地毯、丝绸“三宝”闻名中外。在该地,古人采玉的方法以河中“捞玉”“踏玉”为主。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流经甲城市的河流应发源于

A. 昆仑山    B. 天山    C. 祁连山    D. 秦岭

2.古人采玉的理想地应分布在

A.     B.     C.     D.

3.据提供信息可推断,在该地采玉的最佳时期应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