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4年4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

2014年4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读“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线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东线和中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线仅向北京、天津输水

B. 中线沿途需铺设管道,工程量大

C. 东线全程都需要逐级抽水,耗能大

D.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较差

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东线能有效缓解长江洪涝    B. 中线可削减夏季长江的洪峰

C. 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质    D. 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

 

1.B 2.A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线除了向北京、天津输水外,还向山东输水,A错误;中线沿途要经过汉江和黄河,因此需铺设管道,工程量大,B正确;东线工程,在黄河以南需要逐级抽水,耗能大,黄河以北 可以顺着地势自流,C错误;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途排污量较小,水质较好,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南水北调的东线从荆江河段的下游调水,对洪涝多发地段的荆江河段,作用不大,A不正确;中线从长江的支流汉江调水,可以减少下游河流的洪水量,因此可以削减夏季长江的洪峰,B正确;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增加水循环的速度,因此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质,C正确; 由于上游调水,导致入海水量减少,从而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D正确。故答案选A。 点睛:南水北调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积极意义 效益类型 表现 社会效益 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 大大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生态效益 缓解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调水对长江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讲,调水对调出区(即水源区)有一定影响。应该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东线调水区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区域 表现 影响 长江 径流量减少 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沿线地区 水位上升 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水源 污染 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北调南水的水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2000~2010年和部分国家2010年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00~201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上升,其原因主要有

A. 农村住宅建设速度减慢    B.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 第一产业比重大幅提高    D. 工业已转向资本密集型

2.图中甲国最可能是

A. 法国    B. 巴西    C. 德国    D. 加拿大

 

查看答案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3000年前至明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A. 不断北移    B. 不断南移    C. 先北移后南移    D. 先南移后北移

2.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 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 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 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查看答案

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12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左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右下图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月牙泉附近出现的绿洲体现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 ②弱、强    B. ①强、

C. ②强、强    D. ②强、

 

查看答案

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分别是、,其中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甲岛屿位于乙岛屿的方向。

(2)甲、乙两图相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的是。

(3)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4)图中两岛屿主要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原因是。

(5)两图中③④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 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 左图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右图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右图中气候资料②与左图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________,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________,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______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