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

下图示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1950-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中国老龄化进程中,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其原因很可能是

A.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B. 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降低

C. 上世纪50、6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

D. 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2.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现阶段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青壮年负担加重    B. 劳动力数量增多,价格降低

C. 教育和卫生等社会公共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D. 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1.D 2.B 【解析】 1.读图可知,①②③分别为发达国家、中国、发展中国家1950-2050年(预测)老龄化人口(≥65岁)比重变化。②曲线表示中国变化,在2015年前后我国人口老龄化比重增长速度加快,而这部分老年人的出生年份为1950-1960年代,当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少年儿童人口增长速度快,到上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后,少年儿童比例迅速下降,而原来快速增长的那一批人口逐渐进入老年人口行列,故导致中国有一段时期的老龄化人口比重增长较快,选D。 2.中国政府为缓解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现阶段,青壮年负担加重,;劳动力是指18-65岁人口,短期内新出生人口不会转化为劳动力,即劳动力短期内不会增多;由于儿童数量增加,教育、卫生压力加重;短期内,新出生儿童增多,会使得婴幼儿奶粉事业、幼教事业等职业就业增多,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就是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薄膜发电可以理解为“人造叶绿素”,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电池像“纸”一样可弯曲,可折叠和可携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常规能源相比,移动能源突出的优势是

A. 生产成本低    B. 清洁无污染    C. 位置制约小    D. 全天候发电

2.移动能源的应用,最适宜的地区是

A. 广阔的畜牧业地区    B. 工业密集地区

C. 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D. 森林茂密地区

 

查看答案

雪莲,别名雪荷花,野生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经受-21℃的严寒,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勒泰山和昆仑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雪线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约有300公顷,现在仅剩下1/5了,目前,国家已把雪莲列为二级濒危植物,下图示意我国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野生天山雪莲生长区主要位于天山的

A. 山地草甸草原带    B. 云杉林带

C. 高山草甸带    D. 高山冰雪带

2.导致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结构调整    B. 地质灾害频发

C. 人类过度采挖    D. 全球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

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下图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湖水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和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    B. 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C. 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    D. 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2.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 洪泛区面积扩大    D. 泥沙微积总量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动物,克罗斯角的海豹自然保护区不到1平方千米的海滩上,常年聚集着8-10万头海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克罗斯角海豹聚集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B. 高岸风和上升流明显,鱼类丰富

C. 地势低平,沙滩广布    D. 寒暖流交汇,鱼类资源丰富

2.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观,红色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种奇景的形成原因是

A. 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B. 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C. 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D. 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 高温变质    B. 侵入冷凝    C. 高压成岩    D. 喷出冷却

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溶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