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海拔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2.下列地理现象中,甲、乙两地共有的是
A. 广泛种植水稻 B. 雨热同期 C. 冬季河流结冰 D. 水运发达
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河流流向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盛行风向
4.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 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B. 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 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D. 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在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方面,有许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发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的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 纬度差异巨大 B. 空间距离遥远
C. 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 整体状况区别明显
2.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
A. 太湖平原土地较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
B. 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
C. 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
D. 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
读“我国东部四个省(市)2008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表”,回答下列问题。
省区 | 三大产业构成(%) | GDP(亿元) | ||
产业① | 产业② | 产业③ | ||
北京 | 30 | 68 | 2 | 8 879 |
a | 56 | 32 | 12 | 7 081 |
b | 50 | 45 | 5 | 17 633 |
c | 25 | 45 | 30 | 1 121 |
1.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畜产品销售属于的产业分别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2.a、b、c代表的省份可能是
A. 海南、浙江、黑龙江 B. 黑龙江、浙江、海南
C. 浙江、四川、黑龙江 D. 黑龙江、四川、浙江
“北纬30˚ 附近三个三角洲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 三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 三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 三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2.关于以上三角洲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三地都有水稻种植业的分布 B. 灌溉水源是三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三河两岸都曾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 D. 三地都是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地区
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的原因有
①主要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
②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
③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承东启西
④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雄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 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 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