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凤凰山南麓...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凤凰山南麓山前冲积扇上。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山高水也高,有黄龙沟、茨沟、冷水沟、龙王沟等4条沟溪流经,胜似江南,于是游说当地农户共同开垦梯田。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份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下图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

(1)分析凤堰梯田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

(2)说明该地能够修建梯田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除外)。

(3)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

(4)你是否赞同依托凤堰梯田大力发展旅游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①位于汉江谷地,属于亚热带;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③秦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较小;④河谷地区,热量不易散失;⑤汉江谷地向东南敞开,暖湿的夏季风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 (2)①山麓冲积扇上,海拔、相对高度及坡度等适宜修建梯田;②有多条沟溪流经,水源充足,可自流灌溉;③冲积扇土层深厚,土壤肥沃;④⑤⑥。 (3)原因:①冲积扇土质疏松,孔隙多,地表水易渗漏;②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③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地表水易下渗。措施:夯实底土。 (4)赞同。理由:①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②旅游业经济效益高;③旅游业发展带来收入,可以维护修缮梯田;④增加就业机会;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⑥ 不赞同。理由:①可能对凤堰梯田带来一定的破坏;②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梯田逐渐荒废;③旅游人员增加,给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④旅游人员增加,会给环境带来一定污染。 【解析】本题以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为背景,考查区域气候的成因、农业发展的因素以及措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条件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凤堰梯田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的原因主要从地形、纬度角度方向。温暖湿润,说明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秦岭与大巴山之间,位于亚热带地区,从地形看,冬季风受到秦岭的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位于河谷地区,热量不易散失。从降水看,汉江谷地向东南开垦,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形抬升,产生地形雨,降水多。 (2)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图示该地谷地开口朝东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周围森林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河流多,地表水丰富;注重修水利工程,这里水渠众多,灌溉系统完善,梯田的水源条件较好。 (3)凤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冲积扇,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山前冲积扇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不利于聚水;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易干涸。 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夯实底土,可减少地表水的渗漏。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答题理由充分都可。 有利的理由:旅游业发展可带来更多经济收入,可以增大对梯田的投入,利于维护修缮梯田;有利于增强梯田文化的保护意识。 不利的理由:由于当地农业收入较少,旅游业发展使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梯田逐渐荒废;旅游人员增加,对环境破坏增加、污染加大。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马尾藻海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海域其实是一片长着马尾藻的异常“平静”海域。海域中的马尾藻随水流呈顺时针方向缓慢的移动。对于该海域异常“平静”的分析最正确的是(  )

A. 东北信风对该海域的影响大    B. 该海域在北大西洋中低纬洋流圈中心

C. 该海域受下沉补偿流影响大    D. 该海域不在主航道上,船只活动影响小

2.马尾藻海是一个水温较高的海域,对该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受海域附近暖流的影响    B. 在板块的交界处,海底火山活动强烈

C. 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较强    D. 该海域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故气温高

 

查看答案

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米处(122°33′47″E ,45°45′01″N)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

A. 高温多雨    B. 低温多雨    C. 高温少雨    D. 低温少雨

2.当地越靠近冲击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    )

A. 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    B. 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

C. 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    D. 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

 

查看答案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
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D. 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面小题。

1.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2.图示河流河口附近等深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A. 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使海水逐年变浅

B. 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C. 河流侵蚀使海底逐年变深

D. 海底火山喷发使海水变浅

3.最近几十年来,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B. 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C. 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D.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的M岛面积仅为443平方千米,早在1956年就成为了自由贸易区,现在岛上最大城市已经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M岛成为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原因为(  )

A. 位置优越    B. 气候宜人    C. 木材丰富    D. 水源充足

2.该岛最具竞争力的工业部门是(  )

A. 食品加工    B. 石油加工

C. 汽车制造    D. 电子工业

3.该岛的货物向西南经过运河运往他国,从最短航程考虑,输入国可能是(  )

A. 巴西    B. 英国

C. 秘鲁    D. 南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