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森林破坏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草地退化    D. 土壤侵蚀

2.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土地生产能力高

 

1.D 2.A 3.B 【解析】 1.由图中可以看出土壤侵蚀在我国分布最广,是图中反映出的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故选D。 2.甲位于东北农牧交界地带,风沙危害较大,所以森林的作用应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位于西南地区,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所以森林的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故选A。 3.丙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丁为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由于丙位于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水热充足,土地生产能力高;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故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但是该地并非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也并非脆弱,因此B不属于理由,故答案选B项。 点睛:森林的生态环境作用: ① 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受污染的空气中混杂着一定含量的有害气体,威胁着人类,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广、危害大的有害气体。植物叶面积巨大,吸收二氧化硫要比其他物种大的多。 ②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有一定保健作用。 ③森林是天然制氧厂。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同时吸收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极大的提高空气质量的能力;并能减少温室气体,减少热效应。 ④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作为天然的消声器有着很好的防噪声效果。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分贝要使消声有好的效果,在城里,最少要有宽6米(林冠)、高10米半的林带,林带不应离声源太远,一般以6-15米间为宜。 ⑤、森林对气候有调节作用。  森林浓密的树冠在夏季能吸收和散射、反射掉一部分太阳辐射能,减少地面增温。要使森林发挥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其绿化覆盖率要占总面积的25%以上。 ⑥森林改变低空气流,有防止风沙和减轻洪灾、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出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风速会明显减弱,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森林植被的根系能紧紧固定土壤,能使土地免受雨水冲刷,制止水土流失,防止土地荒漠化。 ⑦森林有除尘和对污水的过滤作用。高大树木叶片上的褶皱、茸毛及从气孔中分泌出的粘性油脂、汁浆能粘截到大量微尘,有明显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污水穿过40米左右的林地,水中细菌含量大致可减少一半,而后随着流经林地距离的增大,污水中的细菌数量最多时可减至90%以上。 ⑧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

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

B. 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 往返迁移

D. 向两侧迁移

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芯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3)全球气候变化给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查看答案

网格模式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储存分析时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为某地不同地理信息的网格图,每格约100 km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欲布局重化工业区,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选址,应增加的主要信息有(  )

①气候 ②土壤 ③交通 ④居民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若根据已有的信息,则下列网格最适合设立重化工业区的是(  )

A. 乙—Ⅰ    B. 戊—Ⅱ    C. 丙—Ⅳ    D. 丙—Ⅴ

 

查看答案

许多城市110指挥中心为提高出警效率,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出警效率,在接到报警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由此可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在城市管理中有哪些应用(    )

①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 ②商业组织和管理 ③城市规划 ④卫生救护 ⑤物流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