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和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和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矿物燃料大量燃烧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      地区。

(3)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5)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1)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2)干旱 半干旱 (3)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4)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5)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解析】(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为矿物燃料大量燃烧、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会引起植被减少,左上角为矿物然大量燃烧,引起二氧化碳增加,气候变暖变干;过度开垦会引起土质疏松,左下角为过度开垦,中间为过度放牧。 (2)从图中看,沙尘暴发生在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3)结合图可看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频率加快,间隔变短,范围扩大。 (4)我国冬季风为西北风,沙尘暴路径受冬季风影响。 (5)沙尘暴现象增加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

A.     B.     C.     D.

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不同,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陆面积和轮廓    B. 过度放牧和樵采

C. 纬度位置和垦耕    D. 海陆位置和地形

 

查看答案

我国发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指出,规划期内要确保我国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土地退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  )

A. 水土流失—内蒙古高原

B. 荒漠化—华北平原

C. 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

D. 石漠化—长江中下游平原

2.黄土高原曾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使得                                (  )

①土壤肥力得以恢复 ②耕地面积减小 ③粮食产量持续减少 ④水土流失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年)

1955

1965

1975

1985

1995

2000

2005

荒漠化面积(万平方公顷)

67

69

71

89

197.26

257.8

262.2

 

 

1.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

B. 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

C.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D. 夏季风强劲,台风影响大

2.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色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

A. 植树种草,抵御风沙

B. 全部退耕还林还草

C. 陡坡地实行退耕还林

D.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查看答案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

①华南 ②华东 ③华北 ④东北 ⑤西北 ⑥西南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 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 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 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查看答案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森林破坏    B. 生物多样性减少

C. 草地退化    D. 土壤侵蚀

2.甲、乙两地区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分别是(   )

A. 甲: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 甲:防风固沙、吸烟除尘;乙: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甲: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乙:吸烟除尘、保护农田

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丙,其理由不包括(   )

A.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    B. 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

C. 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    D. 土地生产能力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