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的

A. 河流    B. 聚落    C. 耕地    D. 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 线路过长    B. 距城镇过远    C. 易受洪水威胁    D. 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 地形分布    B. 绿洲分布    C. 河流分布    D. 沙漠分布

 

1.D 2.B 3.B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交通线路。(1)根据图示线路位置沿等高线的特点可以判断修路主导是地形;(2)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主要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3)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区域发展受到水源限制,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兰新铁路没有建在水源充足地带就不会对城镇起到相应作用。 1.根据铁路线修建的原则,在山区应尽量少穿越等高线。读图,图示铁路沿1000米等高线修建,沿等高线修路,地势起伏较小,所以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图示天山地区河流短小,铁路线没有沿河修建;线路没有经过主要城市,主导因素不是聚落;该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的绿洲上,也是聚落主要分布区。故选D。 2.铁路修建的意义是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图中铁路线与主要城市吐鲁番之间高差较大,距离远,不利于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距城镇过远;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线路长短,不是主要影响因素;该地区是干旱区,洪水灾害少;沿等高线修建,工程量较小。故选B。 3.图示区域位于干旱地区,区域发展受到水源限制,城镇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山麓地带的绿洲上,绿洲上农业基础较好,适宜人类生存;由于干旱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铁路沿线如果没有水源,也不会形成城镇,所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地形、河流、沙漠分布对城镇分布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公里,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读图,回答各题。

1.东海大桥采用“S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海啸    B. 赤潮

C. 潮汐    D. 寒潮

2.来往于东海大桥上的车辆主要是(   )

A. 集装箱卡车    B. 公交大客车

C. 水产冷藏车    D. 旅游大巴车

3.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米,其目的是(   )

A. 降低施工成本    B. 缓和海浪冲击

C. 减轻台风影响    D. 保证通航顺畅

 

查看答案

201471日起,上海与重庆、成都之间朝发夕至的动车组列车正式开行。下图示意动车组列车运行线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沪蓉(成都)、沪渝(重庆)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最慢的路段是

A. 成都与重庆间    B. 恩施与宜昌间

C. 宜昌与武汉间    D. 武汉与合肥间

2.上海至重庆的直达客运,受该动车组开行影响最大的运输部门是

A. 内河运输    B. 公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管道运输

 

查看答案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 700—900km    B. 600—800km    C. 500—700km    D. 400—600km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 高速公路    B. 普通铁路    C. 航空    D. 水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指出图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的过程。

(4)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西岳华山位于陕西西安以东约120km处。华山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山体形态如刀削斧劈般绝壁陡立,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材料二: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农业发达,人口殷实,成就了古都西安的辉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了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1)简述华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       ,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       ,花岗岩岩体岀露地表。

2)根据图甲分析渭河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3)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       ,判断依据是       

4)写出图丙中相应图例的地貌名称。

5)根据资料三和图丙推断华北平原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