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下...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          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A (2)D (3)秦岭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草原带。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山地基带自然带与所在地区地带性植被一致,据此可知,丙地基带为雨林,说明纬度最低;甲地为热带荒漠带,向上是热带草原带;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故A项正确。 (2)北坡为针叶林,说明水分条件比较好,应该是迎风坡;南坡为灌木草甸,说明水分条件较差,应该是背风坡,故D项正确。 (3)乙地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说明位于亚热带,且是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秦岭。 (4)考查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水分条件有关。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甲地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低于南坡。 (5)考查自然带垂直分异的规律及原因,垂直分异主要与水热条件相关。丙地东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东坡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草原带。 【点睛】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1.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2.降水: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3.山势: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雪线及以上: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4.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

(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

(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    B. 光照

C. 热量    D. 水分

2.该山脉可能位于(  )

A. 亚洲大陆东岸    B. 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C. 南美洲南部西岸    D.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该山可能位于(   )

A. 5°N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查看答案

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

A. 地形    B. 水分    C. 热量    D. 土壤

2.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