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列有关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经...

下列有关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也相对丰富 

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③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也相对短缺 

④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相对丰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D 【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①错误,②正确;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相对丰富,③错误,④正确;②④正确,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二:广东省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        ,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3)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4)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能源也相对丰富 

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 

③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也相对短缺 

④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能源需求量小,能源相对丰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四川向家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1/3,可节省原煤1 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 000万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  )

A. 黄河上游的水电    B. 红水河流域的水电

C. 长江中上游的水电    D. 我国西南地区的火电

2.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

A. 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

B. 缓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

C. 解决沿线广大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减轻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

D. 缩小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空气污染

2.关于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加大调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B. 应提高调入区的资源开发保护意识

C.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加快调入区的资源开发,带来生态破坏;改善调出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污染

 

查看答案

我国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从新疆输送主要来自中亚的天然气,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需求。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设计输气规模300亿立方米/年,于2011年6月30日建成通气,途经13个省区市。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气源。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西气东输二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拓展我国能源进口渠道 ②减轻京津唐地区的酸雨污染 

③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④改善东部供气区的大气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主要来自中亚的哪些国家?(  )

A. 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

B. 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C.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D.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3.下列关于对沿线13个省区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使西部地区脆弱的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②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有利于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