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宁夏南部山区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该地...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宁夏南部山区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433 mm,无霜期123天;当地马铃薯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收获。下表是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与全膜覆盖相比,半膜覆盖烂薯率更高,主要原因是半膜覆盖

A. 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差,导致低温冻害

B. 地温变化幅度大

C. 雨水下渗较多,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

D. 防鼠害、虫害作用差

2.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主要是因为全膜覆盖

A. 烂薯率较高,增加土壤肥力    B. 减少外力侵蚀,保水保肥效果好

C. 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有机质消耗    D. 减小昼夜温差,减慢有机质分解

3.据表推测,该地马铃薯种植最合理的方式是

A. 全程全膜    B. 全程半膜

C. 前期全膜,后期半膜    D. 前期全膜,中期半膜,后期露地

 

1.C 2.B 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1.马铃薯烂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铃薯不耐涝,雨涝或湿度过大都会导致其烂薯。宁夏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半膜相对于全膜会增加夏季雨水下渗,但半膜覆盖也减弱了水分蒸发,因此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导致烂薯。故C正确。A、C、D不是马铃薯烂薯的原因。 2.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故B正确。土壤有机质不是来源于烂薯,故A错误。“杂草生长”结果是杂草与马铃薯争夺土壤中的有机质,而不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C错误; 昼夜温差对有机质的分解影响不大,且有机质的分需长期的过程,D错误。 3.“前期全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土壤的温度,“中期半膜”有利于生长期雨水的下渗,“后期露地”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蒸发,防止因土壤过湿导致烂薯。故D正确。A、B、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网络设备,即用集成的大量巨型服务器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2 017年8月,挪威和美国的合资公司Kolos宣布,将在挪威北极圈内的小城巴朗恩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苹果和阿里巴巴选址贵州建立数据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朗恩和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A. 高速交通便利    B. 通讯网络发达

C. 电力充足且较廉价    D.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

2.与贵州相比,巴朗恩建设数据中心最主要的比较优势是

A. 气候寒冷,湿度适宜    B. 建设成本较低廉

C. 位置偏僻,安全性较高    D. 接近数据消费市场

3.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A. 排放废水    B. 释放废热    C. 噪声污染    D. 放射性污染

 

查看答案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中心位置:42°22′N.116°53′ E),海拔1010~1940米。55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86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图b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局部卫星地图(图中河谷地带林木稀少);图a为图b中一处风电铁塔的放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林场人工种植的树种主要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该林场河谷地带林木稀少的原因可能是

A. 地下水位高,盐碱化严重    B. 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

C. 地形不利于机械化造林    D. 河谷以水田为主

3.图a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推断正确的是

A. 拍摄卫星位于风电铁塔东南上空

B. 拍摄于当地的上午

C. 风电铁塔位于图中地势最高处

D. 道路沿等高线分布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旅游团春季来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观察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说明沿主干道路植被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2)分析M河的水文特征。

(3)分析该日旅游团沿主干道路观测不到美丽落日景观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到: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

 

(1)将下列关键词的序号,填在短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将选出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项只限填一次),完成对“十二使徒岩”的形成过程的阐述。

①石灰岩     ②岩体     ③拱门     ④洞穴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在过去的1000到2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的侵蚀于相对松软的 (a)      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b)      ,其面体不断变大,以致发展成(c)      ,并最终倒塌。结果就是今天所看到的这些形状各异的,最高达到45米的岩石从海岸(d)      分离了出去。

(2)图b与图a比较,指出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

 

查看答案

随着高速公路、轨道交通不断向郊外延伸,高速公路出入口、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随着集聚区规模的扩大,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下图示意美国某“边缘城市”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

A. 零售业用地    B. 办公用地    C. 生产用地    D. 居住用地

2.图示“边缘城市”

A. 人口的昼夜流动性大    B. 建筑物的密度比中心城市大

C. 空间上和中心城市相接    D. 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