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 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 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 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1.D 2.C 【解析】考查我国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和治理措施。 1.气候变暖是事实,导致我国各地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但不是各处都变干,所以不能说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A错误;我国南方回归线附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关系不大, B错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土地沙化的原因与长江中下游的毁林现象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我国的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人为原因(破坏植被等)导致西北地区生态恶化。D正确。 2.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原因,尤其是人为原因。西北地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是产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所以应该调整当地产业结构,退耕还草、合理放牧、保护植被,故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樵采    D. 过度养殖

2.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 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查看答案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      )

A. 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 甲地区位指数大于40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D. 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乙地区的区位指数小于10,其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恶劣  ②水资源丰富  ③劳动力丰富  ④环境脆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读长江中下游某地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阶段I,该地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当时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稠密的水系      ②黏重的土壤       ③低湿的土地  ④湿热的气候  ⑤起伏较大的地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2.从阶段Ⅱ到阶段Ⅲ,该地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是

A. 传统工业数量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上游地区延伸

B.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南且向西延伸

C. 传统工业部门减少,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分散

D. 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布局在江北且向西延伸

 

查看答案

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     (  )

A. 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B. 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C. 在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D. 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2.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 合理利用水资源    B. 小流域综合治理

C. 设置沙障固沙    D. 恢复天然植被

 

查看答案

乌鲁木齐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这里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200511月,这块湿地的周边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这说明(  )

A. 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

B. 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

C. 为了防控禽流感的爆发,人类应该填平湿地,阻止候鸟的降落、栖息和采集

D. 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成正相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