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1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10℃左右开始发芽。在35℃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茶树生长环境最宜漫射光,忌阳光直射。

材料二  碧螺春创制于明朝,产于江苏省苏州市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具有茶香果味,品质优异。虽然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由于采茶工价逐年上升等因素,产量一直没有明显提高。2016年1月份,洞庭山遭遇百年一遇的严寒,但总的来说对“洞庭碧螺春”的影响却不大。

材料三  洞庭碧螺春产区位置示意图。

(1)分析碧螺春品质优良的原因

 

(2)试分析2016年1月份洞庭山遭遇的严寒,对“洞庭碧螺春”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

 

(3)试分析“洞庭碧螺春”产量难以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1)受太湖水域影响,洞庭碧螺春产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气温不高,(幼嫩芽叶柔嫩);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多云雾),受果树阻挡部分阳光,多漫射光;茶树和果树相间种植,茶吸果香,品质优良;碧螺春产区四周为太湖水域,空气洁净,环境质量高;(山地排水条件好。任意答4点即可。 (2)深受太湖影响,空气及土壤湿度较大,降温较缓;茶果相间,果树成为茶园的天然屏障,有效阻挡了冷空气对茶树的影响;茶农采取了其他相应防寒措施:茶农用稻草、作物秸秆、帆布、地膜等覆盖,根据夜间风向,茶农在茶园上风向燃烧树枝,树叶,杂草、农作物秸秆等熏烟,减少地面辐射,在冷空气来之前全园浇灌一次透水。任意答3点即可。 (3)茶叶产区面积有限;春茶采茶时间短;采茶工价高;采茶工人不足等。 【解析】(1)茶的生长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及光照条件;受太湖水域影响,洞庭碧螺春产区春季气温回升较慢,气温不高,适宜茶生长、发芽,幼嫩芽叶柔嫩;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多云雾且受果树阻挡部分阳光,多漫射光,没有阳光直射,利于茶生长;茶树、果树枝丫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具有茶香果味,品质优异;碧螺春产区四周为太湖水域,空气洁净,环境质量高;生长在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 (2)湖水热容量大,深受太湖影响,空气及土壤湿度较大,降温较缓;茶果相间,果树成为茶园的天然屏障,有效阻挡了冷空气对茶树的影响;茶农采取了其他相应防寒措施。  (3)茶生长条件有特定要求,洞庭茶叶产区面积有限;春茶采茶时间短,采茶量有限;采茶工价高,采茶成本高影响采茶量;采茶工人不足等,采茶量小。 【总体分析】 本题考查茶的区位因素及地理环境对茶生长的影响。分析碧螺春品质优良的原因,要抓住材料,结合茶的生活习性进行分析,茶的生长要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及光照条件。严寒,对“洞庭碧螺春”影响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洞庭湖水的热容量大及茶果相间种植的共同影响。分析“洞庭碧螺春”产量难以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主要与“洞庭碧螺春”产区面积、采茶时间、采茶成本及采茶人数有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阔的麦哲伦次南极生态区。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威廉姆斯港当地时间(区时)5:20迎来曙光时

A.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与该地区属一个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C. 北京时间为17:20

D. 我国江淮地区为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2.合恩角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

A. 气候湿冷    B. 风力较大    C. 土壤贫瘠    D. 光照不足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16年1月浙江某地雪后,一停车坪上的景观图。该停车坪用的是植草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地面积雪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A. 枯草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 枯草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C. 砖块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D. 砖块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2.与使用普通水泥砖相比,使用植草砖的停车坪

A. 增加了雨水下渗

B. 增加了地表径流

C. 减少了生物种类

D. 减少了地下径流

 

查看答案

北美圣劳伦斯河中游,日出和日落时刻水位较高。冬季的日出前后,在一些河段上空常见几十米高的“雾墙”。大西洋普拉蒙鱼入冬后开始逆流洄游到支流圣安娜河。圣诞节后一个半月的冰钓期间,该支流河畔圣安娜德村建起数百小木屋,以满足众多冰钓者享受冰钓的乐趣。下图为冰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冬季,圣劳伦斯河一些河段上空“雾墙”形成的原因是

①水流速度快,水温比气温高     ②河面宽阔,水量大

③河面上下层大气温差大         ④太阳照射,气温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2.小木屋建在较厚的冰冻河面上,为使冰层能承受其重量,可采取

A. 在河冰上大量浇水    B. 在河冰上大量撒盐

C. 在河冰中打桩加固    D. 在主航道上建木屋

3.受潮水和水温(水温有所上升,鱼类相对活跃)等影响,钓鱼最忙碌可能是当地

A. 10时前后    B. 12时前后    C. 14时前后    D. 16时前后

 

查看答案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 增加土层深度    B. 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 增加耕地面积    D. 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2.“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A. 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 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 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 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查看答案

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用当地人称为“红胶泥”的砒砂岩土和沙混合成土,得到一种合理的土层及土壤改良配置方式,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沙漠种植的某些不足,开创了一种新的沙漠治理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陕西榆林能进行沙漠种植农作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 昼夜温差大    B. 较丰富的地下水    C. 充足的光照    D. 对土壤的改造

2.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

A. 防止水的下渗    B. 防高温灼伤农作物    C. 加大日温差    D. 固沙防蒸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