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4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

2014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千米。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轮廓图

(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

(2)随着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重要意义。

 

(1)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2)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减少耗能多的工业及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 (3)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调整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铁路、水运、管道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合理即可) (4)可带动沿江经济发展,辐射南北;获取资源优先配置权;区域联动发展,长江三角洲将迎来产业整体升级。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结合热点考查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结合珠江三角洲相关知识联系长江三角洲实际回答。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核心城市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所以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 (2)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需要调整区域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 (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为了缓解能源紧张,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调整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 (4) 根据材料可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是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利于带动沿江经济发展,辐射南北;实现区域联动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的整体升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是以    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    工业。 

(2)简要分析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双选)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

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

 

查看答案

下表是1995-2014年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比较表,阅读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比较项目

长江三角洲数据(以珠江三角洲为100)

1995年

2000年

人均GDP

73.9

73.6

科学家与工程师

占从业人员比例

128.2

157.3

出口依存度

24.8

35.5

实际利用外资占

固定资产投资

51.7

48.7

 

 

1.从表中可以看出1995-2014年期间(  )

A.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增速超过了珠江三角洲

B. 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增速低于珠江三角洲

C. 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珠江三角洲少

D. 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力量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低于珠江三角洲,可能的原因有(  )

①受地形影响,珠江三角洲的国内市场比长江三角洲狭小 

②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实力比珠江三角洲地区雄厚 

③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薄弱

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存在差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 产业基础    B.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

C. 著名的侨乡    D. 腹地范围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A. 江苏省    B. 河南省    C. 四川省    D. 海南省

2.图中曲线变化反映出该省区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  )

A. 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    B. 城市化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协调一致

C. 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D. 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3.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A.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 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查看答案

进入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深圳从1980年的3万多人口,到目前常住人口超过1 000万,有关其人口快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由于该市工业快速发展 ②反映该市的出生率持续升高 

③使城市用地类型趋于单一 ④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