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环境保护] 雾霾常见于城市,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

[环境保护]

雾霾常见于城市,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级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PM2.5浓度水平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影响,存在明显的季节和时段变化特征。

根据以上材料,简述PM2.5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并解释上图反映的雾霾季节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变化规律:早晚高,午后低;冬季高,夏季低。原因:冬季气温低,取暖燃煤量显著升高导致PM2.5排放量增加;冬季逆温现象频率增加,使污染物不易扩散,在近地面不断积累;夏季较频繁的降雨及大风天气,有利于PN2.5的扩散和清除,污染物浓度较低 【解析】关于PM2.5浓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仔细读图即可获知。 雾霾发生的条件:(1)污染源---工厂废气,交通工具的尾气,家庭炉灶的使用等。 (2)难以扩散:①气象条件:无风或微风;逆温天气等;②地形条件:谷地或盆地地形。 (3)难以沉降:降水少 (4)难以吸附:植被覆盖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乍得湖是中非最大的内流淡水湖,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汛期与枯水期面积相差一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湖泊平均面积在几十年中减少了90%以上。图1为中非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R市的气候资料,图3为甲、乙两地剖面示意图。

(1)判断乍得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运用水循环原理简析乍得湖为淡水湖的成因。

(3)简述年几十年乍得湖面积迅速减少的原因。

(4)从图2可以看出,R市位于北半球,但6-9月气温较低,请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22 ℃的时期为夏季,候温<10 ℃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季和秋季。

材料二 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

(1)描述图中41日等日期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影响其走向的原因。

(2)分析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的原因,并评点此现象对甲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甲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组成“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图乙中的

A.     B.     C.     D.

2.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侵蚀    C. 冰川侵蚀    D. 风化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北美马更些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年降水量(  )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C. 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D.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2.马更些河(  )

A. 以雨水补给为主    B. 有明显的凌汛    C. 结冰期短    D. 含沙量大

 

查看答案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下图是北美北部气温年较差(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太平洋沿岸气温年较差小于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洋流

2.由图中数据可推测,大陆

A. 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 东岸河流的结冰期小于内陆

C. 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D. 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