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河流流域呈凹陷趋势,在6 500万年以前为一下陷的深海槽,后来被大量的沉积物...

下图河流流域呈凹陷趋势,在6 500万年以前为一下陷的深海槽,后来被大量的沉积物充填。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河流中下游土壤肥力低,分析其原因。

(2)图示区域森林资源锐减,简述这将对该区域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带来的影响。

(3)该河流河口处未形成三角洲,试推测其原因。

 

(1)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高温多雨,生物循环旺盛,生物残体分解快,养分被植物吸收快,土壤积累养分少;雨水淋溶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黏重,通气透水差 (2)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大气碳氧平衡失调;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任答两点) (3)亚马孙流域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河口可沉积的泥沙少;亚马孙河河口内小外大,潮汐作用强盛,泥沙难以在此堆积;地面下沉,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洋流带走。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亚马孙河流域图为材料,考查区域自然特征的成因,流域的开发与保护,以及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解答问题。 (1)根据区域图经纬度分析,该河流流域为亚马孙河流域,该区域在赤道附近,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土壤养分不容易积累,降水量大,雨水冲刷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土质粘重。 (2)森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遭到破坏,使气候变干,降水减少,温差增大;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增加;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增大;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加剧,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加。 (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的含沙量、河水的流速、地形地势、海浪的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球上存在着许多限制森林分布的天然障碍,如低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在7℃以下森林无法生存)、干旱、不利的土壤条件(如盐碱地或湿地)、强风等。山地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同纬度的情况下,我国东部地区山地林线大多较西部地区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最热月均温    B. 年降水量

C. 土壤条件    D. 风力强度

2.在西北地区的一些山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山的阴坡披满郁郁葱葱的森林,山的阳坡则是青青的草地,一棵树都没有,山的脊线就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    B. 蒸发

C. 土壤    D. 人类活动

 

查看答案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花大、白色、芳香,为美丽的庭园绿化观赏树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树属于(  )

A. 常绿林    B. 落叶林

C. 针叶林    D. 灌木丛

2.该树理想的生存环境特点是(  )

A. 干冷    B. 干热

C. 暖湿    D. 冷湿

 

查看答案

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

A. 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 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

C. 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 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

2.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区域性    D. 开放性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A.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 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 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查看答案

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 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为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草、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的方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据此回答下题。

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C.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D.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