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十分明显,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条件的变化 B. 湿润程度的变化
C. 地形地势的差异 D. 水文特点的差异
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B.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C.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D. 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一条很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
材料二:我国三大常规能源(水电、火电、天然气)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特征。
(2)图中 C 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京津冀地区 | 东北三省 | 占全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 比重 |
2003 经济总 量(万亿元) | 23 798 | 11 335 | 13 094 | 12 957 | 61184(52.2%)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12.2% | 10.7% | 9.1% |
2002 年三大 产业结构 | 6∶52.1∶ 41.9 | 4.9∶49.8∶45.3 | 10.0∶45.7∶44.3 | 12.8∶49.7∶37.5 |
|
2003 年三大 产业结构 | 5.1∶54.6∶40.3 | 4.1∶52.4∶43.5 | 9.5∶47.2∶43.3 | 12.5∶50.4∶37.1 | 14.6∶52.3∶33.1 |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双选)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资源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读“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 区 的气候特征。
(2)图中河流是 ,山脉是 。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沿线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捆扎设 置了方格状沙障。这种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读“我国两个不同地区某时期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 华北地区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
气 候 要 素 | 1 月均温 | -6℃ | 7℃ |
7 月均温 | 27℃ | 28℃ | |
年降水量 | 600mm | 1355mm | |
7-8 月降水 | 452mm | 181mm | |
4-6 月降水 | 27mm | 853mm | |
森林覆盖率 | 12﹪ | 42﹪ | |
人口密度 | 278 人/ k ㎡ | 103 人/ k ㎡ |
(1)试从气候类型、耕地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上表中两个地区 的差异。
(2)从土壤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 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