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2016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图是“2016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乙、甲

2.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该城市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逆城市化现象    B.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C. 老年人口比重较低    D. 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不明显

 

1.A 2.A 【解析】 1.我国城市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甲、乙、丙三个城市中,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迁出为主,应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市区人口最多。乙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迁入多,是正在积极发展的中小城市,市区人口最少。丙居中。A对,B、C、D错。 2.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该城市经济发达,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迁出为主,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逆城市化现象,A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是经济发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老年人口比重较高,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B、C、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______万年以前,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回答下列各题。

1.索科特拉岛植被为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热带荒漠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A. 散热    B. 防风    C. 耐寒    D. 防沙

 

查看答案

读甲、乙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两条河流特征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干流流程相近B.以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2.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区域自然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乙区域

B. 甲区域年太阳辐射大于乙区域

C. 甲、乙两区域河流上游的植被类型分别以荒漠、草原为主

D. 甲、乙两区域河流上游的地形类型分别以平原、高原为主

 

查看答案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域某时刻海平面气压状况分布图,图中a、b、c分别代表各自所在等压线的气压值。回答下列各题。

1.若左图中a<b<c,则此时岛屿甲和岛屿乙中的②③④⑤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A. ②与③    B. ②与⑤    C. ③与④    D. ④与⑤

2.若左图中a>b>c,则右图中能表示①处此后一段时间内气压变化特点的曲线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达的国际化城市,以舰船、动力机械等制造业为主。

(1)描述涅瓦河的水系特征。

 

(2)分析18世纪前涅瓦河口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3)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4)简述圣彼得堡发展造船工业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差异明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流传深远、脍炙人口的“东北八大怪”“云南十八怪”等传统民谣是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民俗风情的精准描述,具有深刻的地理学内涵。其中大缸小缸腌酸菜是“东北八大怪”之一。四季衣服同穿戴是“云南十八怪”之一。

材料二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华翘楚。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在我国各地中云南之“怪”最多,简析其原因。

 

(2)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民谣中所描述的部分现象已经消逝。以东北“大缸小缸腌酸菜”为例,简析其过去形成和现在少见的原因。

 

(3)“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见图中照片)。简析沪宁杭地区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

 

(4)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该时段古城衰落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