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是指存在于我国西南...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是指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贾通道,是我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滇藏茶马古道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丽江地区及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下图示意茶马古道及南方丝绸之路。

(1)茶马古道上川滇藏交界通行难度大,请从地形地势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2)分析茶马古道对我国西南地区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3)说明茶马古道对实施现代“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

 

(1)西南地区地形多山,且河流众多,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多发,给交通线路的建设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地区距海遥远,流经该区的河流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极差。 (2)促进区域生产与区际贸易;促进沿线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提高区域知名度;带动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3)优化联系方式;注重区际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因地制宜、趋利避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交通线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1)川滇藏交界处是我国阶梯交界处,地形陡峭,道路狭窄;海拔高,高寒缺氧;山高谷深,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通行困难。该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公路、铁路等陆上交通建设和后期养护难度大。该地区主要包括横断山区、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阻断东西交通;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对交通线路的建设都极为不利。另外该地区虽然河流众多,但是该地区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运条件差。 (2)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有促进区域生产与区际贸易;促进沿线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效益有提高区域知名度;带动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3)从“一带一路”战略来看“茶马古道”,它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需要综观全局来考虑,注意区际联系和对外交流。协调好区域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各区域和其他国家之间资源分布不均匀,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要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加强区域联系,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西南地区两地(M、N)有关气候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M地和N地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2)1M地和N地的气温日较差相差________,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根据表二分析1M地气温日较差大于N地的原因。

(3)分析M、N两地5~10月降水量大于11月~次年4月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三角城市群涵盖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城市群。读中三角城市群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促进中三角城市群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大科技投入②提高二、三产业比重③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④加强环境管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承接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产业转移,这给长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B. 加重了资源紧张的状况

C. 提供了广阔的经济腹地    D. 加剧了严重的环境压力

 

查看答案

新疆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之一,结合新疆土地利用类型图,回答下面小题。

1.新疆林耕地面积占比很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历史上轻耕重牧    B. 位于内陆,距海远

C. 临近边境,难以开发    D. 人口稀少,开发少

2.新疆土地荒漠化合理的防治措施是

A. 植树造林,种植耐旱作物    B. 大规模开垦未利用土地

C. 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D. 改变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

 

查看答案

2017年4月1日,值澜沧江一湄公河合作启动一周年之际,澜湄合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读澜沧江一湄公河部分流域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澜沧江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 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汇入难

B. 河流落差大,水流下蚀作用强

C. 上游气候寒冷干燥,径流量小

D. 河流两岸受高山束缚,支流短

2.我国积极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 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B. 重点开发流域矿产资源

C. 加强与南亚、东南亚经济合作    D. 加强新疆和东南亚区际联系

 

查看答案

读2010年和2014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2010年相比,2014

A. 人口总数减少          C.人口性别比下降

B. 劳动力数量减少       D.少儿人口比重下降

2.2014年安徽省开始“单独二孩”政策以来,“出生堆积、生育率大幅反弹”并未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 生育观念的转变    B. 人口政策的调整

C. 环保意识的增强    D.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