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 (2)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3)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4)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进行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黄河该河段自西向东流可以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整体是西高东低。 (2)长期维持河套罐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因为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 (3)水污染的原因主要从污染源和水域的自净能力两个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当地主要污染源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水域的自净能力可结合流速、流量及当地气候进行分析。 (4)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因此治理措施应从控制污染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方面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    B. 第二产业比重先降后升

C.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 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前后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查看答案

下表是2014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a、b两省区分别是()

A. 广西、黑龙江    B. 内蒙古、江苏

C. 湖北、甘肃    D. 河南、新疆

2.关于两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省区以旱地为主    B. b省区所种小麦主要为冬小麦

C. b省区以水田为主    D. b省区河流有春汛现象

 

查看答案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季节性积雪融化完毕日期等值线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

A.     B.

C.     D.

2.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3.①、②、③、④四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如图,甲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乙图为M点河流水位和N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河流M至N河段,说法正确的是(  )

A. 1月 自N流向M    B. 4月 自N流向M

C. 7月 自M流向N    D. 11月 自M流向N

2.若该湖泊面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

①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②水生生物数量增加 ③调节气候能力下降 ④旱涝灾害频率增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天气变化的预测日趋准确,其中气象卫星功不可没。下面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1)形成气象卫星图片1所示现象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

(2)下列气温、气压变化曲线图中,能正确表示形成气象卫星图片2所示现象的天气系统的是(多选)(   )

(3)说明两种天气现象在我国的分布规律和出现季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