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高缺粮省市...

读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高缺粮省市主要分布在

A. 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B. 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C. 华南地区、黄土高原    D. 东北平原、青藏地区

2.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高缺粮省市缺粮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 外来人口多    B.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C.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占用耕地    D. 农业技术水平低

3.缓解高缺粮地区粮食短缺的有效措施

A. 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B. 高强度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 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 大力扩展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1.A 2.D 3.C 【解析】 1.结合图例可看出,高缺粮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图中西北地区的北疆地区是高余粮地区、黄土高原不是高缺粮地区、东北平原是高余粮地区。 2.图中高缺粮地区主要分布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和京津地区,经济发达,农业技术水平高,D不正确。 3.提高机械化水平不会提高粮食产量,不会缓解粮食短缺问题;高强度利用耕地资源,会导致耕地资源破坏;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有效缓解粮食短缺问题,C正确;高缺粮地区有开发耕地面积小,大力扩展耕地面积难度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2010年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及增长速度(%),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2010年三大经济圈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产业有

A. 0个    B. l个    C. 2个    D. 3个

2.据表分析,2010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是经济圈是

A. 长三角    B. 珠三角    C. 京津唐    D. 辽中南

3.目前珠三角与长三角、京津唐相比发展后劲日显不足,原因有

①失去优惠政策扶持  ②产业基础薄弱  ③市场腹地狭小  ④环境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中国北方城市生活垃圾中煤灰等不可回收无机物比不可回收有机物占比大,其原因可能是

A. 北方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    B. 北方水热条件差,煤灰难以分解

C. 北方城市居民无食用蔬菜习惯    D. 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北方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无机物最佳处理方式是

A. 卫生填埋    B. 焚烧    C. 生化堆肥    D. 制作建筑材料

 

查看答案

伊洛瓦底江发源于中缅交界的高山地区,缅甸境内的第一大河,河流全长2714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森林资源丰富,三角洲人口密集,多洪涝灾害。目前伊洛瓦底江流域虽建设一系列水利工程,但开发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缅甸政府欲加大对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水电开发。读伊洛瓦底江水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自然背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河流上游山高谷深    B.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流量大

C. 河流总体由北向南流    D. 流域内生物资源丰富

2.对伊洛瓦底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正确的是

A. 上游重点发展航运    B. 中游开发有色金属,发展成全国工业走廊

C. 下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    D. 河口三角洲打造高质量“缅甸谷仓”

3.缅甸政府加大对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水电开发,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包括

A. 提供电力,缓解国家电力紧张状况    B. 形成新的景点,发展旅游

C. 拦截泥沙,降低下游河流含沙量    D. 改善上游的航运条件

 

查看答案

新疆以天山为界,分南疆和北疆。读天山北坡经济区、南坡经济区规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北疆盆地地表物质主要为草原,中部地区有小面积的沙质沙漠和石质沙漠,而南疆盆地地表物质组成相反,其形成原因是北疆

A. 受东南季风影响大,气候湿润    B. 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寒冷

C. 西部山地多缺口,有水汽进入,降水较多    D.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天山北坡和南坡经济带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地不包括

A. 山麓地带    B. 海拔2000-3000米左右的高山牧场

C. 河流沿岸    D. 交通线沿线

3.天山北坡经济带比南坡经济带人口多、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其形成主要社会经济条件可能是北疆

A. 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素质较高    B. 煤、石油等矿产资源更丰富

C.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 耕地面积广阔,种植业发达

 

查看答案

读图“争”,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森林覆盖率下降    D. 全球变暖

2.该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自然条件是

A. 多大风    B. 干旱少雨    C. 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D. 气候异常

3.防治该环境问题的措施有

①人口大量外迁,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②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③增加水井的数量,以便引入灌溉④开发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⑥扩大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育固沙,构筑防护体系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