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A. ①——第30天    B. ②——第75天

C. ③——第100天    D. ④——第130天

 

A 【解析】地物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就不同,这是遥感工作的原理。反射率差异越大,两种地物就越容易区分。从图中看出,甲、乙两地物反射率差异最大出现在第30天左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已可通过计算机模拟许多地理进程。下图为古生代至中生代海陆演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能提供该类模拟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    B. 互联网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

2.为实现上述模拟过程,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

①地质年代资料     ②气候变化数据     ③冰川运动轨迹     ④板块运动数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材料二:世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试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成因及对北极地区动植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其附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过渡带。右图为胡焕庸线位置图。

材料二  2013年8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有关专家到北京中南海,听取城镇化研究报告并进行座谈。围绕“胡焕庸线”,李总理在座谈会上提出了“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三个问题——我们称之为“总理三问”。“总理三问”关注的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人口分布、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

2014年11月,李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再次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间。

(1)描述生态环境过渡带的分布特点。

(2)试分析生态环境过渡带北段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3)说出“总理三问”中,“胡焕庸线”突破的难点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保证粮食安全,首先必须保证粮食种子安全。在玉米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的背景下,加强玉米制种基地的建设,成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是把科学家的育种成果推广到普通农民手中的过程。 

材料二 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县具有玉米种子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王国”。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以上,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能满足我国近2亿亩大田玉米生产用种,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2012年,张掖县玉米制种总产值超过2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该市汇聚了全国大大小小将近70家制种企业,包括美国先锋、美国孟山都、法国马格兰等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种业巨头的分公司,每年的总产值达到37.4亿元。 

材料三 左下图为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生产基地分布,右下图为2013年我国不同地区玉米制种面积比例示意图。 

(1)近年来,黑河下游5月前后时常断流,试简要分析原因。

(2)简要分析张掖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

(3)有观点认为,张掖县发展杂交玉米种子繁育优势明显,应进一步扩大其生产规模。但也有人对此观点表示反对。请阐述你对上述观点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如: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而霜降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天气渐冷,黄河流域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的麦类播种已完成。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东北地区的实际物候状况

A. 比惊蛰提前、比霜降错后    B. 比惊蛰错后、比霜降提前

C. 比惊蛰错后、比霜降错后    D. 比惊蛰提前、比霜降提前

2.谚语“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常用于表示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不断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