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A. “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 “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 “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 “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方不夜城”
2.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 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 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北京时间2016年4月16日0时25分,日本九州岛(32.75°N,130.80°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此次地震震源附近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此次地震所处板块交界处多( )
①海岭 ②断层 ③海沟 ④造山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此次地震发生时( )
A. 福冈昼短夜长 B. 纽约市民正在吃早餐
C. 伦敦日影朝向西北 D. 墨累一达令盆地处于冬小麦播种季节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 地壳上升 B. 水源减少 C. 气候变干 D. 物质沉积
2.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稳定性 D. 脆弱性
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下图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 d 减少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E处气温比H处高 B. E处气压比H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E处等压面向下弯曲
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④、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②为赤道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