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⑦—⑧—④—⑤...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⑦—⑧—④—⑤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基础是      条件。

(2) ⑦自然带名称是              ,气候类型是              

(3)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然带的名称是        ,气候类型在大陆西岸是               气候,在大陆东岸是         气候;有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不同,这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4)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详细考察,经大兴安岭、内蒙古草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在这个过程中,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属于               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是以        为基础。在      半球    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1)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4) 经度地带性 水分 北 中 【解析】整体分析: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自然带类型沿纬线延伸,沿纬度方向更替。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经度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1)图中①—②—③—⑦—⑧—④—⑤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分异基础是热量条件。 (2) ⑦自然带位于热带沙漠带两侧,名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3)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然带的名称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气候类型在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有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不同,这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4)下图表示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详细考察,经大兴安岭、内蒙古草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在这个过程中,自东向西,自然带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这种地域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在北半球中纬度表现最为明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 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被其切断的全球气压带是           

(2)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地易出现______(灾害性天气),长江干流处于        (丰水、枯水)期。

(3)此时D地盛行       风,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再过半年,D地又盛行______风,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示季节北印度洋的洋流呈      (顺、逆)时针方向流动。

 

查看答案

下图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序号③表示的洋流是(     )

A. 北太平洋暖流    B. 秘鲁寒流

C. 日本暖流    D. 北大西洋暖流

2.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洋渔类资源较丰富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山地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自然带,其中④为积雪冰川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山地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C.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2.如果①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座山可能是(     )

A. 横断山    B. 天山    C. 长白山    D. 喜马拉雅山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则此图反应的时间为

A. 1月    B. 3月    C. 6月    D. 11月

2.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则

A. 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B. ④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C. 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D. 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查看答案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依次是(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