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900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二:阿姆河流域水系图

材料三: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

(3)结合该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从地区农业发展优势、劣势和问题,请你提出该流域发展种植业的合理措施。

 

(1)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流到中游,各个高度地带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带,然后逐步转移到最高地带,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月—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 (2)丙点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丙点河流流量较小;丙点河流含沙量减小。 (3)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优势发展长绒棉、葡萄等特色农业;干旱地区要有灌有排,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修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旱涝;植树种草防止风沙和土地沙化;针对该地区严重缺水,发展喷灌、滴灌以及耐旱农作物为主的节水农业;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解析】(1)该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根据流域的气候特征,结合流域地形地势特征可判断出该流域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秋季以冰川融水补给和迎风坡的降水补给为主,汛期长。 (2)根据材料提示,水文特征差异可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中甲丙两地所处河段的位置,甲位于丙河段的上游方向,从甲到丙,只有季节性支流汇入,所以丙处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更大;从甲到丙,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造成的消耗,导致丙处河流流量较小;从甲到丙,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丙处河流含沙量减小。 (3)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热资源上,劣势主要体现在气候干旱、降水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沙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针对以上内容提出合理措施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世纪70年代,美国从中国引入“亚洲鲤鱼”,即四大家鱼“青、鲢、草、鳙”,  它们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来到北美大陆,担负起环境大使的使命,亚洲鲤鱼主要滤食河流湖泊中过多的浮游植物、水草、淡水蜗牛和危害鱼类的寄生虫。然初衷虽好,但美国人民却忽视了这四种鱼其实是四把“双刃剑”。亚洲鲤鱼繁殖能力强,本土鱼类又很难与其竞争,目前亚洲鲤鱼已成功占领美国自然水域,尤其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直逼美国动植物的庇护所——五大湖区。

材料二:美国本土亚洲鲤鱼入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主要入侵河段)           

(1)根据材料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本土水域大量迅速繁殖的自然原因并提出控制性措施。

 

(2)开发入侵种的食用价值是目前国际上治理入侵种一举多得的重要方式,但美国人民并不习惯食用亚洲鲤鱼,于是他们追根溯源,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吃货们的身上,亚洲鲤鱼还乡,在中国市场上究竟是会热卖还是遭冷遇,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芒果属于热带水果。芒果树喜温耐旱。芒果生长的有效温度为18~35℃,在-3℃时果树会冻灾严重。一般认为,北回归线是芒果栽培的北缘。攀枝花市原来不产芒果。1996年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特征适合芒果种植、此后,芒果树在攀枝花市谷地两侧的山坡上栽培成功。

攀枝花市是世界上纬度最高、海拔最高、成熟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生产的芒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攀枝花芒果一般比国内其他芒果产区晚熟1~2个月,9~11月才成熟上市。2014年,攀枝花优质晚熟芒果基地种植面积为30.6万亩,仅占全国的8%左右。近年来,攀枝花市建成了一些芒果深加工厂,主要生产芒果干。下图为攀枝花地区位置图和攀枝花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1)分析攀枝花市能够种植芒果的自然原因。

(2)简析攀枝花市芒果晚熟的自然原因。

(3)说明攀枝花市发展芒果深加工的必要性。

(4)你是否赞同攀枝花市扩大芒果种植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初,针对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提出推动马铃薯逐渐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经研究表明,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只有1吨。

材料二:马铃薯喜温凉、耐旱、耐瘠薄,我国大部分区域都能种植,适应性强。

材料三: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图及我国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及播种面积变化图。

(1)据图描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2)据图分析2006年至2012年我国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变化特点分别是                                      

(3)内蒙古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可采取哪些措施?

(4)大力推动马铃薯种植,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RS、GPS和GIS被统称为3S技术,现已在地理学研究领域和国土整治中得到广泛运用。据此回答下题。

一支地理考察队所用手持式GPS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   )

A. 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B. 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

C. 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    D. 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查看答案

读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陇海-兰新线”说法正确的是(    )

A. 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 与京九线相交的铁路枢纽是郑州

C. 连云港东临海域为我国东海    D. 连云港与“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所属自然带类型相同

2.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    )

A.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 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

C. 甲地昼长长    D. 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3.甲地的气候资源对瓜果生产的有利影响有(    )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强   ④日照时间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与甲乙段沿线区域目前主要生态问题无关的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壤次生盐碱化    C. 土地荒漠化    D. 洪涝灾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