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最可能是

A. 黄山市    B. 北京市    C. 成都市    D. 乌鲁木齐市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

A. 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 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 老年人抚养比呈上升变化趋势    D. 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A. 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 人均消费减少

C. 少儿旅游业兴起    D. 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1.B 2.C 3.D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图文资料的分析判断能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1.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老龄化严重且出现早,故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故B北京市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A错误;由于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人口总抚养比下降,B错误;根据图文资料分析计算可知,2010年老年抚养比比1964年有明显上升,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分析资料可知,该市老人比重快速上升,老龄化严重,会出现养老机构床位短缺,故D正确;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以青少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因消费人口减少而减少,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因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加重而增加,B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1米、60厘米、50厘米的透明玻璃柜,在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盆热水(A盆)和一盆冰块(B盆),然后用塑抖薄膜把柜的顶部密封,在塑料薄膜的一侧开一个小孔,点燃一束香,放进小孔内(如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你能看到烟雾在玻璃柜内A、B、C、D之间形成一个环流。

(1)这个小孔应当开在装有________(填“冰块”或“热水”)的盆子上方。

(2)这个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环流,这个环流形成过程各个环节发生的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地面冷热不均                    ②空气发生水平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空气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3)下图的甲乙丙三张图中,能正确反映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环流(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及其等压面弯曲形态的是_________图。

(4)图中B、D两点,气压较低的是________;A、B两点的气压相比,气压更高的是________点。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两条河流的流量过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中河流年最大径流量出现在______月,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月河流有断流现象,其原因是______,5月份径流量较相邻月份少,其原因是______,由此可见,该河流径流量随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乙图中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其中A汛期是______补给形成的,B汛期是______补给形成的。该河流径流终年存在,可知该河流至少有______种补给类型。

(3)甲乙图中河流位于我国,根据其径流量的变化分析可知,它们分别所处的地区是(  )

A.西北、东北      B.西南、东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北

(4)说明图3中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及我国西部地区河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查看答案

下左图表示北半球锋面气旋,右图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三条等压线的气压值P1、P2、P3由大到小排列是        ;其水平气流方向为       。Q地气流垂直运动方式是      

(2)左图中JH    。B、C两地比较,降水较多的是   

(3)右图中M地的风向是    。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其原因是     。   

(4) 右图中k地当日的天气状况是    。当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5)地面气旋和锋面相结合形成锋面气旋,那么会有反气旋锋面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描写与流水侵蚀作用无关的是(  

A.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B. 峭壁飞来锦水滨,仙人洞壑捧星辰。(明•王继芳《锦石崖》)

C.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 穿山透石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清•冯云山《咏瀑布》)

 

查看答案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是(   

A. 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力沉积作用

C. 风力搬运作用    D. 流水沉积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