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山西省资源丰富,煤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 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 电力投资比重过大,煤炭工业投资比重小
C. 工业结构长期以单—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D. 煤质量不高
4.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同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是( )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
A.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 水土流失加剧
D. 水资源减少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A. 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 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 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 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2.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A.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 “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 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 “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在无林地区20 cm厚的土层,只需40年就可以冲刷殆尽,而有林地区,则需75年以上,这说明了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 净化空气 B. 保持水土 C. 调节大气成分 D. 含蓄水源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将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③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该图是怒江大峡谷示意图,读图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地理环境比较脆弱,人们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泥石流 D. 地震
2.兼顾怒江大峡谷的开发与保护,正确的做法是
A. 边采伐边造林,使青山永在
B. 只采伐森林,不开发矿产
C. 设立自然保护区,适当开发旅游观光
D. 封山育林,建设大型水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