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7年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

2017年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是指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海域航行的轮船在冬季是顺风顺水

B. D海峡夏季洋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 B海域风大浪急,航行困难

D. 冬季是A海域周边地区旅游旺季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3.“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方式各有优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及洋流,利于航行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1.B 2.A 3.C 【解析】 1.C海域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故航行的轮船在冬季是顺风逆水,故A项错误;夏季,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D海峡夏季洋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故B项正确;B海域受副高控制,风浪较小,故C项错误;A为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故D项错误。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是由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的,故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 3.考查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及洋流,利于航行,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我国表示将在2017-2018销售年度进一步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金额为50亿美元。大豆喜暖热、多雨。读甲、乙、丙三个国家“大豆耕作时间分布表”,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A. 印度、秘鲁、新加坡    B. 澳大利亚、巴西、中国

C. 美国、巴西、阿根廷    D. 南非、俄罗斯、乌克兰

2.影响三国大豆生产周期中各生长阶段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土壤    C. 地形    D. 热量

 

查看答案

读东亚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有关于A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国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

B. 该国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年降水量小于M国

C. 当地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业

D. 该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木材出口是国民经济支柱

2.下列有关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B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首都是首尔

B. C国家所在半岛为朝鲜半岛,地势西高东低

C. D国常规能源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

D. 甲海域为著名的海域日本海

3.冬季M国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D国,而D国的酸雨危害却比M国严重,下列有关原因是

①冬季M国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  

②D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很大

③M国推广了先进的技术治理了大量酸雨 

④D国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面小题。

1.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 雅典受⑥控制    B. 新奥尔良受②控制    C. 惠灵顿受⑥控制    D. 孟买①受控制

2.下列气候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与图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无关的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A,B,C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A. 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    B. 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C. 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D. 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2.D,E,F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 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B. 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

C. 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    D. 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查看答案

下图中是某丘陵区域的地形图,东部丘陵的森林曾遭受过度采伐。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区域的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 A处高于B处    B. 图中E F两地相对高度可能为150米

C. 图中 B处坡度大于E处    D. 由C处到D处地势逐渐上升

2.该区域遭遇较强降雨时,东侧的G处很快流下浑浊的径流,而西侧的A处则过一段时间才流下

相对清澈的径流,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两处所在的小流域

A. 岩性不同    B. 植被覆盖率不同    C. 坡度不同    D. 海拔高度不同

3.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形坡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列四处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是

A. C处    B. G处    C. B处    D. E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