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印度河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

中巴经济走廊起点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印度河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下图是中巴经济走廊略图,图中显示了巴基斯坦南北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简述巴基斯坦降水的变化特点。

(2)指出印度河从K处到河口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农业土地利用给印度河平原中造成的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4) 简析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1)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平原降水少,山地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 (2)趋势:有减少趋势。 原因:该河段流域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几乎没有地表径流汇入;地表渗漏失水;农业用水量大。 (3)问题:土地盐渍化(或盐碱化或退化)。 原因: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不合理灌溉(或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易积累在表层土壤中,使土地盐渍化。 (4)区位优势:沿岸地势平坦,且深水港,无结冰期,利于建港和停靠大型船舶;临近国际繁忙航线。积极意义:“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濒临阿拉伯海,是中国西部进入印度洋,连通欧洲、非洲和中东的重要通道,扩大了经济腹地。靠近波斯湾产油国,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和能源安全。 【解析】本题以中巴经济走廊略图为背景,考查降水的分布特征,考查港口的区位条件,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先总体分析,后局部分析。据图可知,年降水量大致自东北向西南递减,平原降水少,山地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降水季节变化大。 (2)考查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该河段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几乎没有地表径流汇入;地表渗漏失水。从人为因素上分析,该地区农业用水量大。 (3)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地区农业发展以绿洲农业为主,农业不合理灌溉(或漫灌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易积累在表层土壤中,使土地盐渍化。 (4)考查港口的区位因素,考查港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港口的区位条件体现在沿岸地势平坦,且深水港,无结冰期,利于建港和停靠大型船舶;临近国际繁忙航线。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为“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濒临阿拉伯海,是中国西部进入印度洋,连通欧洲、非洲和中东的重要通道,扩大了经济腹地。靠近波斯湾产油国,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和能源安全。 【知识拓展】港口的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无结冰或结冰期短。 港湾:避风浪、背风地带。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有较大的抛锚空间。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依托城市: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目前,中国高铁技术世界领先,并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与巴西、秘鲁将合作建设“两洋铁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修建该铁路难度最大的路段是T1~T2,因为经过:

A. 安第斯山脉    B. 落基山脉

C. 海岸山脉    D. 西高止山

2.该铁路建成后,运输压力明显减轻的是

A. 苏伊士运河    B. 直布罗陀海峡

C. 马六甲海峡    D. 巴拿马运河

3.与海洋运输比,铁路运输的特点有

①运量大     ②运速快     ③受自然影响小    ④运费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大陆是

A. 南美大陆    B. 澳大利亚大陆    C. 非洲大陆    D. 亚欧大陆

2.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低,蒸发旺盛

B. 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

C. 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

D.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    B. 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

C. 纬度30°一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    D. 纬度40°-- 5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

2017年十九大会议的召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一带一路”是指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海域航行的轮船在冬季是顺风顺水

B. D海峡夏季洋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C. B海域风大浪急,航行困难

D. 冬季是A海域周边地区旅游旺季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B.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

3.“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运输方式各有优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及洋流,利于航行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7年11月特朗普访华期间,我国表示将在2017-2018销售年度进一步购买1200万吨美国大豆,金额为50亿美元。大豆喜暖热、多雨。读甲、乙、丙三个国家“大豆耕作时间分布表”,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A. 印度、秘鲁、新加坡    B. 澳大利亚、巴西、中国

C. 美国、巴西、阿根廷    D. 南非、俄罗斯、乌克兰

2.影响三国大豆生产周期中各生长阶段时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降水    B. 土壤    C. 地形    D. 热量

 

查看答案

读东亚简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有关于A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国主要民族为大和民族

B. 该国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年降水量小于M国

C. 当地农民主要从事水稻种业

D. 该国积极发展外向型的经济,木材出口是国民经济支柱

2.下列有关图示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B国是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首都是首尔

B. C国家所在半岛为朝鲜半岛,地势西高东低

C. D国常规能源匮乏,需要从国外进口

D. 甲海域为著名的海域日本海

3.冬季M国酸性气体排放量远高于D国,而D国的酸雨危害却比M国严重,下列有关原因是

①冬季M国降水少,酸雨危害较轻  

②D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酸性气体排放量很大

③M国推广了先进的技术治理了大量酸雨 

④D国气候海洋性显著,冬季降水较多,酸雨危害较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