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所示国家历史上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如今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风车、木鞋、奶酪等...

下图所示国家历史上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如今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风车、木鞋、奶酪等是该国的文化符号。其首都北部的“风车村”—桑斯安斯,在200多年前矗立着800多座风车,如今仍有5座以传统方式运转。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桑斯安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于1697年带领考察团到此学习。鼎盛时期的桑斯安斯,主导产业是

A. 造纸业    B. 造船业    C. 制鞋业    D. 纺织业

2.首列义乌—伦敦的中欧班列,于当地时间2017年1月18日13时抵达英国伦敦巴金车站,这意味着中英贸易的物流运输实现了全陆地运输。在此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斯里兰卡东部干旱少雨

B. 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洋

C. 东亚地区的水循环活跃,河流进入汛期

D. 与该国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一半

 

1.B 2.B 【解析】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区域大气环流,日期范围计算。 1.由题目可知,该地为世界最早的工业区,该地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区,交通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所以最早的工业部门应当以造船业为主,故选B。 2.由题目可知,该列车抵达时为北半球冬季,斯里兰卡盛行东北季风的影响东部多雨,A 错;印度洋盛行东北风,洋流向西流,南海海水经马六甲海峡流向印度,B正确;东亚地区为冬季,盛行西北风,降水少,水循环不活跃,河流在枯水期,C 错。伦敦时间为 13 点, 180° 经线为 1 点,与英国同一日期的区域占全球的二十四分之二十三,D错。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  

①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           ②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 

③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               ④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2.上图中扇三角洲

①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          ②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

③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④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下表为南京市2016年3月5日至11日天气信息统计表。

1.引起3月5日至11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     B.     C.     D.

2.与3月5日相比,3月10日

A. 空气质量更差    B. 大气辐射增强

C. 可能出现作物冻害    D. 气压更低

 

查看答案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流行于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等地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它在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如下图)最有特色。马头墙由砖和瓦砌成,一般建在房屋两侧或紧邻的两栋房屋之间,往往高出屋顶1-2米。错落有致,多形似马头,寓意“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马头墙建筑群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有

A. 地势起伏大,多石林、峰林    B. 河水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C. 金秋,山坡上有大片火龙果待摘    D. 隆冬时节,田间有成片油菜

2.马头墙不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 防火    B. 防水    C. 防风    D. 祈福

3.关于徽派建筑的描述,合理的是

A. 造型美观独特,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B. 房屋建筑材料基本来自本地山区

C. 墙体厚实,以适应剧烈的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

D. 青瓦白墙,和当地时常的蓝天白云相协调

 

查看答案

1981—2013年,华北平原气温和降水均有明显的变化,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下图为华北平原在1981—2013年植被生长期内平均各生态区覆盖度变化。据此完下列各题。

1.林地生态区覆盖度整体大于草地生态区。①~③代表的生态区分别为

A. 林地  草地  耕地    B. 草地  林地  耕地

C. 耕地  林地  草地    D. 草地  耕地  林地

2.生态区③在6月份覆盖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正值伏旱期,降水少    B. 牲畜繁殖,数量剧增

C. 春旱时间较长,降水少    D. 农作物收获时期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6日,从广州码头(23N,115E)起航的中国科学考察船“海洋六号”在南极某海域(62S,59W)和中国另一艘科考船“雪龙号”胜利“会师”,并继续向西行驶进行海洋地质调查,“海洋六号”航行速度约为31千米/时。下图为“会师”地点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会师”20小时后海洋六号可能到达的时区是

A. 西四区    B. 西五区

C. 西六区    D. 西七区

2.此日在海洋六号船上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船舶一直是逆流航行

B. 船员夜观北极星的仰角为62︒

C. 覆盖针叶林的岛屿

D. 日落时甲板上船员的影子朝向东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