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数据表明:用1千克鱼食,生产至少50千克蔬菜和0.8千克鱼肉。这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鱼、水、菜的和谐,逐渐出现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庭院和街道的暖房中。右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  )

A. 固体杂质    B. 二氧化碳    C. 氮、磷元素    D. 有害细菌

2.在家庭庭院中建立该系统,主要效益为(  )

A. 缓解热岛效应    B. 提供绿色食品    C. 提高资源利用    D. 环境绿化美化

3.有人提出,采用普通泡沫浮床,在长江三角洲池塘推广该系统,其面临的问题为(  )

A. 产品集中上市    B. 设备投资过大    C. 能源浪费严重    D. 劳动力成本增加

 

1.C 2.B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的因素,生态农业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1.氮磷元素是蔬菜的主要营养成分,无土栽培的蔬菜会大量的吸收水中氮磷钾,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给鱼留有良好生存环境;蔬菜吸收水中固体杂质、二氧化碳、有害细菌很少,选择C。 2.缓和热岛效应主要是在城市不是家庭,A错;可以提供没有污染的食品,B对; 提高资源利用 不是主要考虑的 问题,C错; 环境绿化美化不是该系统主要目的,D错。 3.我要大面积发展该系统生产,就会导致产品集中上市,数量大冲击市场;该系统设备简单投资不大, 能源消耗少, 劳力成本低,不会成为生产问题。选择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安固里淖”,史称鸳鸯泺,是华北第一大高原内陆湖,草原面积23万亩,水域10万亩,曾经水草丰美,鹅雁栖息。短短几年时间,碧波荡漾的安固里淖从10万亩的水域面积就锐减到不足千亩,直至2004年冬季彻底干涸。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而今,当地群众说“坡地风舔了,滩地起碱了,生活危险了”,这反映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沙漠化 ②土壤盐碱化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水土流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造成“安固里淖”干涸的原因可能有(  )

①连续多年气候大旱 ②严重超采地下水 ③蒸发量突然增大 ④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缺林!缺水!缺土!缺粮!缺钱!1 000多万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群众面临着共同的生存挑战。据最新监测结果,广西有石山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占该区国土面积的35.3%,比台湾和海南两省国土面积总和还多。其中,已经石漠化的土地达233万多公顷,潜在石漠化土地180多万公顷。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逾越的鸿沟。

材料二 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石漠化整体扩展趋势得到遏制。

(1)广西是我国石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区域自然特征分析该地产生石漠化的原因。

(2)石漠化对地区生态、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危害?

 

查看答案

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说明了(  )

A. 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 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 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 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20世纪下半叶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资料,根据表中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 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干旱地区减少草地,扩大耕地,发展种植业

C. 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D. 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查看答案

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 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 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 人为破坏植被、导致的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因素

D. 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