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调查显示自西向东,云杉分布的海拔由低到高。

(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试说明理由。

(2)分析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

(3)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请分析原因。

(4)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采样地点进行挑选。请你设计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

 

(1)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有力地维护调控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云杉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因此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任答3点即可)(2)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任答2点即可) (3)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湿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任答3点即可) (4)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林地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林地附近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任答3点即可) 【解析】(1)天山北坡的云杉针叶林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的理由主要从云杉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进行分析。由于天山所处地区总体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比较严重,所以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作用;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有力地维护调控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云杉还可以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因此被称为“荒漠中的卫士”。 (2)甲、乙、丙三地的云杉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角度分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为自西向东,由于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主要来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所以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甲位于天山北坡的西段,是天山朝西开口的河谷地带,是来自大西洋暖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大,水分条件优越,所以云杉分布的海拔较低;乙地和丙地位置偏东,位于大陆内部,来自大西洋的水汽越来越少,相同海拔高度上的降水量越来越少,水分条件越来越差,所以云杉的分布越来越高。 (3)近年来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有所提高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升高对于植物生长的作用角度分析。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植物代谢过程,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温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温度的升高还能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使植物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从而提高生产力,从而使得云杉林的生产力提高。 (4)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采样点的选择方法主要从林木分布、人类活动的干扰、气象条件稳定等方面考虑。从林木分布看,应当选择在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从人类活动的影响看,应当在林地附近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从气候条件看,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华县赤水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下游的“桥上桥”为东西走向,下桥7孔,建于康熙年间,上桥9孔(受建于下桥之上),建于道光年间。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主跨长达1176米,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蒸霞蔚如临仙境。左图示意桥上桥,右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

(2)分析在德夯大峡谷上建桥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的原因。

(3)分析德夯大峡谷多云雾的成因。

 

查看答案

下图为台湾人口金字塔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由图可知

A. 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比重较低

B. 2011年台湾数量最多年龄段人口出生于1983年前后

C. 1983年40~50岁年龄段人口即2060年相同年龄段人口

D. 2060年台湾劳动力数量达到最高峰

2.台湾目前应当

A. 逐步调整人口性别比例    B. 推动人口外迁

C. 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D. 发展科技,提高劳动效率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

A. 沙漠广布    B. 森林覆盖率低

C. 全年气候干旱    D. 河湖众多

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

A. 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 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 抵御夏季的雨水    D. 防御冬季的风沙

3.蜂巢屋作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游客,从气候角度分析,最适宜的游览时间(   )

A. 11-12    B. 7-8    C. 4-5    D. 1-2

 

查看答案

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水域。冰间湖主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暖流等)造成海冰融化或动力因素(风、洋流等)疏散薄冰而形成。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几个冰间湖。左图示意楚科奇海等深线及地理位置,右图示意多个冰间湖附近风向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楚科奇海冰间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行北风吹散薄冰    B. 太阳辐射强烈增温

C. 楚科奇海夏季高温    D. 白令海峡暖流增温

2.盛行东北风作用下形成的冰间湖最可能位于(  )

A. 甲地沿岸    B. 乙地沿岸    C. 丙地沿岸    D. 丁地沿岸

3.冰间湖的形成(  )

A. 利于植物生长    B. 方便海鸟捕食    C. 升高海水盐度    D. 增大冬夏温差

 

查看答案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数据表明:用1千克鱼食,生产至少50千克蔬菜和0.8千克鱼肉。这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鱼、水、菜的和谐,逐渐出现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庭院和街道的暖房中。右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  )

A. 固体杂质    B. 二氧化碳    C. 氮、磷元素    D. 有害细菌

2.在家庭庭院中建立该系统,主要效益为(  )

A. 缓解热岛效应    B. 提供绿色食品    C. 提高资源利用    D. 环境绿化美化

3.有人提出,采用普通泡沫浮床,在长江三角洲池塘推广该系统,其面临的问题为(  )

A. 产品集中上市    B. 设备投资过大    C. 能源浪费严重    D. 劳动力成本增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