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区图。 材料二咸潮(又称...

【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区图。

材料二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

(2)请简述P海域盐度最低值出现的季节,并阐明理由。  ▲ 

(3)珠江口与长江口相比,  ▲  更易发生咸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出减少咸潮频发的措施。▲ 

 

(1) 省份 主要海岸类型 开发利用方式 江苏省 淤泥质海岸 滩涂养殖、生态旅游 浙江省 基岩海岸 港口建设、生态旅游 (2)夏季 P地地处长江口,盐度受长江径流影响大;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量最大,入海径流量也最大(2分) (3)珠江口 节约用水;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建立预警机制;加强管理 【解析】(1)基岩海岸,又称港湾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淤泥质海岸,又称平原海岸,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运、沉积而成。其特征为:岸滩物质组成多属粘土、粉砂等;岸线平直,地势平坦。因此浙江省为基岩海岸,可以进行港口建设,江苏省为淤泥质海岸,可以发展滩涂养殖。海岸可以作为旅游景观,发展生态旅游。 (2)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为河流径流量。雨季径流量大,海水盐度低。P海域附近大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因此夏季长江流量大,P海域盐度低。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咸潮主要发生在河流流量不足时。长江比珠江水量大,所以珠江更容易发生咸潮。 减少咸潮的措施首先是加强管理和建立预警机制,其次是节约用水和从工程上以淡压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与江苏省自1979年缔结友好关系,长期在经济和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合作。根据以下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维多利亚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北部以墨累河、西部以经线和其他州分界,植被覆盖率高达30%,素有“花园之州”的美称,面积约占全国3%,而人口却占全国1/4 以上,首府为墨尔本。

材料二:澳大利亚及维多利亚州的位置和相关信息。

材料三:江苏和维多利亚州相关统计资料.

(1)维多利亚州人口密度为澳大利亚最高,主要原因为  ▲  。近年来该州人口年增长率高的原因是  ▲ 

(2)与维多利亚州相比,简要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条件。  ▲ 

(3)维多利亚州境内的墨累河流域综合开发的主要方向为  ▲    ▲ 

(4)目前与维多利亚州相比,江苏省单位产值能耗较髙,请你为江苏省降低单位产值能耗提出一些建议。▲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匈牙利的汽车工业历史悠久,杰尔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城市,拥有多家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研发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杰尔、肖普朗,埃斯泰尔戈姆和松博特海伊等城市吸引了诸多跨国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投资建厂,8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

(4)说明匈牙利汽车工业分布特点。

 

查看答案

下左图为世界部分地区降雨分布图,右图为沿PQ—线一月和七月气温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点是  ▲  ,形成原因分别是  ▲  ;影响PQ沿线各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2)PQ沿线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  ▲  地域分异规律,其中a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  ▲  ,

(3)上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城市c可能是表中的  ▲  ,判断依据是  ▲  。

(4)请评价d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列举一种适合在该地种植的粮食作物。  ▲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市1980年至2012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建成区面积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9802012年间,该城镇

A. 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    B. 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

C. 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    D. 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

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 耕地面积减小    B. 失业人口增多

C. 扩大了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    D. 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查看答案

下图为京津地区汽车制造业发展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汽车制造业在京津地区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丰富    B. 市场广阔    C. 科技发达    D. 地价低廉

2.a—b、b—c阶段,都有利于

A. 降低成本    B. 减少污染区域    C. 共享基础设施    D. 获得最优区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