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地区范围内沙化速度加快主要的人为...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地区范围内沙化速度加快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

A. 滥垦、滥伐、滥牧

B. 气候干旱

C. 水资源利用不当

D. 工矿、交通建设不注重环保

2.北京地区哪种灾害性天气与A地区有关(  )

A. 寒潮    B. 洪涝    C. 干旱    D. 沙尘暴

3.B地区代表的沿海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   )

A. 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

B. 海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石油泄漏污染

C. 咸潮    海水倒灌

D. 海雾    寒暖流交汇

4.C地区是我国出现_____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其人为原因是(   )

A. 酸雨      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B. 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

C. 荒漠化     过度放牧

D. 土壤侵蚀   过度开垦

5.D地区营造的林业生态工程所起的作用是(   )

A. 防风固沙、减少噪音    B.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调节气候、改良土壤

 

1.A 2.D 3.B 4.A 5.C 【解析】考查我国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要明确环境问题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次,根据环境问题的地区分布和特点,分析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即根据其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1.A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滥垦、滥伐、滥牧,草场遭到破坏,土地沙化加快,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故选A。 2.草场遭到破坏,土地沙化加快,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了北方沙尘暴。故选D。 3.B地区代表的沿海地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海水污染,原因是沿岸海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石油泄漏污染造成的。故选B。 4.C地区是我国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酸雨问题危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其人为原因是人口稠密,工业发达,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故选A。 5.D地区营造的林业生态工程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198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盐碱化    C. 土壤酸化    D. 地面沉降

2.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 利用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B. 利用黄河水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C. 扩大麦草方格沙障的范围,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

D. 利用铁路交通和丰富的沙源,发展建材工业

 

查看答案

2009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将进入低碳经济模式。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环境破坏及不合理的发展方式最终将使人类的发展不可持续,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澳大利亚引进观赏兔,导致兔灾,破坏草原

B. 毁林开荒和轮耕制度使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C. 推广犁耕、无节制开垦,导致古楼兰被风沙湮没

D. 哈尼人在元阳山区丘陵林地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2.植树成为实现低碳和保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原因是森林(  )

A. 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有利于经济发展

B. 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C. 可以降低大气中碳浓度,提供物种栖息环境

D. 能够吸烟滞尘、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3.下列经济发展模式属于“推行低碳经济”行为的是(  )

A. 发展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    B. 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C. 发展石油农业,提高生产规模    D. 发展粗放农业,改善环境

 

查看答案

读下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某区域2010—2013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A.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 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 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10年相比,2013年该区域(  )

A. 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 水鸟栖息地减少

C. 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 湿地面积减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咸潮是指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到内陆水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材料二: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1.下列河流中河口最易有咸潮现象发生的是(  )

A. 亚马孙河    B. 莱茵河    C. 刚果河    D. 密西西比河

2.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乡村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城市近岸海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

A. 9月到11    B. 6月到8    C. 3月到5    D. 12月到2

4.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减轻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加剧污染程度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年来,焚烧秸秆已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2017年11月14日 ,黑龙江村民烧秸秆被拘,家人想不明白:不烧还能怎么办?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禁止焚烧秸秆标语图片”与“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     B.     C.     D.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引起大气污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  )

①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 ②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 ③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 ④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