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

2017年10月4日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大理、丽江等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读下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

C. 地热能    D. 风能

2.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大气层以外

3.第11题所指大气层的气温

A. 直接导致小行星的爆炸

B. 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

C. 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升高

D. 达到大气温度的极大值

4.该事件说明,地球的大气圈能够

A. 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1.A 2.B 3.B 4.D 【解析】 1.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使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能量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少部分散失到宇宙空间。因此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故A正确。 2.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对流层顶的高度为50km,而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km处,故B正确。 3.第11题所指大气层的为平流层,读图可知气温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故B正确。小行星爆炸是因高速运行与大气摩擦生热而引发,而不是因为气温的高低,故A错误。气温随高度逐渐升高而递增是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非红外线,故C错误。读图可知,大气温度的极大值应位于高层大气,故D错误。 4.材料显示,大部分小天体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而燃烧殆尽,很少能陨落到地表,故D正确。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是因为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因此保护地面上生物免受过强紫外线的伤害;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空气;保持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防止水分散失三项与小行星的爆炸无关,故A、B、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下图“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火山灰”喷发过程中首先经过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岩石圈    D. 生物圈

2.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存环境是

A. 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 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 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 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查看答案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读下图“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岩石圈

A. 就是指地壳    B. 全球厚度均一    C. 包括软流层    D. 由岩石组成

2.干热岩位于

A. 地壳    B. 地幔    C. 地核    D. 软流层

3.与太阳能发电相比,利用干热岩发电的优势是

A. 受气候的影响小    B. 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C. 开发技术要求高    D. 资源分布范围更广泛

 

查看答案

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据此完成下题。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

①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  ②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  ③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  ④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银河与极光交相呼应”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照片中的“银河”是拍摄者看到的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

A. 北京郊区    B. 青藏高原    C. 赤道附近    D. 极圈附近

3.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拍摄者应提前在网站查询的信息是

A. 太阳辐射强度    B. 耀斑活动周期

C. 大气层的厚度    D. 八大行星位置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古代,航海依靠的动力主要是风和洋流,明朝郑和下西洋,沿海上丝绸之路往往选择_________(填“冬去夏回”或“夏去冬回”),就是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及季风洋流。 而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人们从欧洲到中国新疆沿途看到的自然带依次为 _________、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这主要体现的是 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2)北半球夏季,ABCD四个海域中海浪最大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3)根据图文信息,在两大经济走廊中,能同时联系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