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图中A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该气压中心切断了_____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字母B表示__________(风向)季风,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

(3)字母C表示__________(风向)季风,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

(4)亚洲东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季风的原因是     

(5)半年后,B处刮_________(风向)季风,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将飘往          方向。

 

(1)夏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副热带高 (2)东南 海陆热力差异 (3)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4)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5)西北 东南 【解析】(1)该图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表示的是北半球的夏季。图中A处气压中心名称是亚洲低压,也叫印度低压,该气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字母B表示东南季风,它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字母C表示西南季风,它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 (4)亚洲东部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季风的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5)半年后,B处刮西北季风,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将飘往东南方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是           气压带,B是          气压带,C是          气压带,D是         气压带。

(2)E是          风带,该风带在北半球的风向属于      风,南半球的风向属于      风。

(3)由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气压带是        ,由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的气压带是        ,由空

气堆积下沉形成的气压带是        ,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气压带是        。(填字母)

(4)在D气压带控制下常形成_____气候,C气压带与E风带交替控制下会在大陆西岸形成_________气候。

 

查看答案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三层,其中,A为__________,

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

(2)A、B、C三层大气中,空气上冷下暖的是______层;天气最复杂的是________层;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的是______层,原因是      ;空气上暖下冷的是______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是_______层,原因是      ;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层。(除第4空和第8空外填字母)

 

查看答案

某学校同学在地理教师带领下,对下图所示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三大类岩石中,              岩在该地区分布最广。

(2)从河谷向东翻过山岭和谷地,在地质构造上依次是                      

(3)该河谷            (合适、不合适)修建水库,原因是          

(4)乙处成为山岭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读图甲“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乙“极地投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D四点中最接近公转轨道远日点的是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我国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季。

(2)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点的极地投影图,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___。

(3)当地球从D转到A时,北京(40°N,116°E)昼渐__________________(长或短),凤庆一中(24°N,100°E)正午物体的影长渐_______________(长或短)。

(4)2017年12月12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

A.哈尔滨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查看答案

受下列气压带所控制的区域,降水较多的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