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蕉麻是一种优质的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50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蕉麻是一种优质的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500~2800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蕉麻纤维细长、坚韧、质轻,在海水中浸泡不易腐烂。蕉麻纤维是船用缆绳、地毯等优质原材料,如今,蕉麻大多被制成浆,并加工成高级办公用纸、纸币等。蕉麻原产于菲律宾,约10万菲律宾农民以传统的小农模式从事蕉麻的种植和初加工,其产量约占全球的90%;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图a)是蕉麻的主产地之一,初加工后的蕉麻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图b)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蕉麻纤维出口国。

(1)分析棉兰老岛为蕉麻种植提供的有利自然条件。

(2)指出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分析在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中厄瓜多尔的优势。

 

(1)位于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热量充足;全年多雨(年降水量丰富),水分条件充足;多山地,利于排水;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土壤肥沃。 (2)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传统的市场受新兴蕉麻生产国的冲击大。 (3)距美国市场近,蕉麻纤维原料运输费用(成本)较低;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 【解析】整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1)当地种植蕉麻的有利自然条件应该结合材料中蕉麻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自然条件作答。 热带,硬纤维作物、年降水量2500~2800mm、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最适宜蕉麻生长。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根据棉兰老岛的区域图分析,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适合蕉麻生长;分析图例,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火山活动频繁,多火山灰,土壤肥沃;根据河流情况可以看出多山,排水良好。 (2)材料中提到菲律宾蕉麻产业的关键词是小农经营、传统、种植和初加工。据此分析菲律宾蕉麻产业面临的困境。 (3)与菲律宾相比,竞争美国蕉麻纤维市场,厄瓜多尔的优势。结合材料对比菲律宾传统、小农经营,厄瓜多尔广泛采用大型种植园生产、机械方法制麻,因此厄瓜多尔的优势为大型种植园,机械化生产,效率较高。竞争美国市场,结合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可知,厄瓜多尔距美国市场近,可降低运输成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年来,流动商贩作为非正规经济,其数量在城市内部呈线性增长态势。巨大需求是导致流动商贩的根源,城市用地性质及其代表的城市功能对流动商贩有显著影响,而宽马路对商贩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就业、服务社会和城市监管三者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384.1万。下图为在朝阳区498个社区中,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早市到晚市,三环附近的社区流动商贩密度大,根本原因是这里

A. 离天安门广场近    B. 人口流动量大    C. 政府管制力度小    D. 正规商业缺乏

2.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

A. 居民住宅    B. 工业    C. 娱乐康体    D. 外事

3.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下列地区中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区的是

A. 党政机关附近    B. 城市干道两侧

C. 公园绿地内外    D. 学校医院附近

 

查看答案

区位、交通、要素成本和政策等因素影响着上海制造业的空间演化。下图示意2004年至2008年上海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密度分布状况,它能反映上海市高新技术制造业的空间格局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市中心lOkm范围内,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就业密度急剧降低。搬迁企业考虑的主要成本因素是

A. 土地价格    B. 员工工资    C. 交通运输    D. 社会服务

2.未来,能够留在距市中心lOkm范围内的制造业必须要依托

A. 排污达标    B. 产量增大    C. 能耗降低    D. 技术创新

3.2004年至2008年,在距市中心35km附近形成高新技术制造业就业密度次高值区,且较稳定。推断这一地带

A. 是工业规划区,政策优惠    B. 有海陆空运输,交通便捷

C. 为风景园林区,空气洁净    D. 民居密度大,劳动力充足

 

查看答案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和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设置玉门关的主要目的是

A. 军事和政治    B. 文化和宗教    C. 农垦和移民    D. 经贸和旅游

2.从西汉至今,玉门关城镇位置的变迁是因为

A. 风沙侵袭    B. 水源地变迁    C. 公路的修建    D. 地质灾害

3.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图示地区将建成

A. 国际性商品谷物基地    B. 国家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C. 国家新能源开发基地    D. 劳动力密集产业承接地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省市区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前后10年间,该地区

A. 人口出生率逐年增大    B. 性别比逐渐失调

C. 劳动力就业压力凸显    D. 人口快速老龄化

2.甲年龄段人口比重大是因为

A. 流动人口增加    B. 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

C. 环境质量改变    D. 20世纪60和70年代高出生率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理学研究多因素(变量)问题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把多因素问题分解成若干单因素问题,每次试验只改变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地理事象的影响,而其它不变的因素称为控制变量。

渐江省某坡耕地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采校地理兴趣小组拟研究不同农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

(1)该兴趣小组试验过程中改变的因素(变量)是____。

该小组设置了3个径流小区,均在同一坡面上,长20 m,宽10 m,坡度15°,坡向东偏南,下设沉沙池,其出口处安装自动水位计,小区间隔仅/m,均采用油菜大豆轮作,试验历时1年。其中,径流小区I为顺坡耕作;径流小区Ⅱ为等高土埂,即在坡长方向每隔5m设一土埂,宽60 cm,高30 cm,并务实;径流小区Ⅲ为水平草带,即在坡长方向每隔5m设一草带种植区,竞1m,种植百喜草

(2)该试验过程的控制变量有____、____、____等。

地表径流量的测定是V -次降雨过程为单位,通过自动水位计记录逐次降雨的径流量和径流历时。该小组将不同径流小区的地表径流量变化结果,绘制如图

(3)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径流小区____、____、____(填“I”、“Ⅱ”、“Ⅲ”)。

(4)在小组成果展示交流时,有位同学提出图示曲线可推断当地降水状况。例如,与6月相比,该地7月降水较____(填“多”或“少”),这是由于该地6月受______(填天气系统)影响,7月受______(填天气系统)控制。

(5)地表径流量的变化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