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坡是

A. 迎水坡,流速慢    B. 迎水坡,流速快

C. 背水坡,流速快    D. 背水坡,流速慢

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 ①坡和②坡    B. ③坡和④坡    C. ①坡和③坡    D. ②坡和④坡

3.该沙波的移动方向是

A. 维持原地    B. 往复摆动    C. 向上游移动    D. 向下游移动

 

1.A 2.D 3.C 【解析】 1.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②④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故选D。 2.据材料沙坡的产生是河床泥沙颗粒不均匀与水流不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河床上呈波状起伏堆积而成的微地貌。水流上坡时泥[转载]2017年高考模拟题地理分项版汇编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沙受重力影响部分堆积,下坡时,流速加快,泥沙不断侵蚀,侵蚀的沙粒搬运到下一个沙坡的迎水坡上堆积下来,从而促使沙波缓慢向上游移动。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家住吉林市的王先生在2017春节(1月28日)期间到火地岛旅游,发现该岛东部与西部自然差异显著;在该岛南部某自然保护区游览时,发现很多树木匍匐在地,被称为“醉汉树”,这种现象与该岛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结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火地岛叙述正确的是

A. 岛屿东部降水多于西部    B. “醉汉树”的树冠大多朝向西北

C. 岛上可见终年积雪    D. 沿岸有暖流流经

2.王先生在火地岛旅游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 火地岛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

B. 火地岛昼渐长、夜渐短

C. 中国新年钟声敲响时,乌斯怀亚(西三区)时间为11时

D. 在岛屿西侧乘船游览时,观赏到峡湾海岸

 

查看答案

2016年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技术帮助科威特将海水引入内陆,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城市——海城,同时植物学家也帮助培养了适宜在该地海水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品种。读图海城位置示意图和遥感影像图(黑色为水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

A. 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

B. 创造水域景观,调节局部气候

C. 增加海水下渗,提高地下水位

D. 增加地表径流,提供淡水资源

2.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品种具有的显著特性是

A. 耐盐碱性更强    B. 抗风、根系发达

C. 喜光耐干热    D. 耐贫瘠土壤

3.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

A. 干旱气候    B. 洪涝    C. 石油污染    D. 全球变暖

 

查看答案

2015年2月贵州·贵安获批建设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富士康在贵安挖空了三座山装了几万台服务器,将山体底部建隧道,隧道走向与盛行风向相一致,顶端保留排热孔,使热气可以自然排除,建成为世界首创绿色节能隧道数据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情况下数据存储器每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对其进行冷却,电力资源保障是大数据时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贵州省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

①水能              ②太阳能            ③煤炭             ④核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富士康在贵州建设的隧道式数据中心成为绿色节能的典范,其利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河流             ④植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读“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刻P地的气压值可能为

A. 997 hPa    B. 1000 hPa

C. 1003 hPa    D. 1006 hPa

2.下列对图中各城市此时天气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潮湿闷热    B. 天津受冷锋影响,寒风凛冽

C. 东京受热带气旋控制,狂风暴雨    D. 合肥处于暖锋过境前,阴雨绵绵

3.此时,天津的主要风向为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析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