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列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

下列左图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右图是左图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左图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不是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原因的是

A. 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

B. 此地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

C. 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D. 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

2.图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的过程中,对图示地区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山坡土壤肥力降低,粮食减产

B. 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

C. 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

D. 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

 

1.B 2.D 【解析】 1.据图,该地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区域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区域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严重;能源短缺,乱砍滥伐严重,这些导致这里出现了“红色荒漠”,选B。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造成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地表植被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6月26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由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车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将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决定京沪高铁提速的首要因素是

A. 市场因素    B. 地形因素    C. 资金因素    D. 技术因素

2.有关京沪高铁提速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缓解原有京沪铁路的货运压力

B. 加强北京与上海的联系,促进人口迁移

C. 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发展

D. 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查看答案

自20世纪60年代,甲国(墨西哥)边境工业区,吸引乙国(美国)在此投资建厂,并从乙国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组装成品后再销往乙国。目前,这些边境工业区已发展成规模不等的工业中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文材料推断,与乙国相比,甲国

A. 技术水平较高    B. 劳动力价格较低    C. 消费市场较广    D. 资金较雄厚

2.影响甲国边境工业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 研发能力    B. 廉价劳动力    C. 交通运输    D. 环境质量

 

查看答案

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福建省农民大面积引种栽培台湾青枣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①气候适宜  ②地形平坦  ③科技发达  ④市场广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闽南青枣种植区脆弱性较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土壤比较贫瘠    B. 种植面积较大    C. 种植水平    D. 热量条件较差

 

查看答案

图甲是“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图乙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 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B. 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C. 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D. 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厂址的最佳位置在

A.     B.     C.     D.

3.⑤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 中心商务区    B. 行政办公区    C. 科教文化区    D. 旅游休憩区

 

查看答案

如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地势比乙地高    B. 甲地中雪,乙地中雨

C. 甲地气压比乙地高    D. 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2.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